朱黎
发达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城市顽疾,但我们正好有前车之鉴可以绕开这条不归路。
我生在北京,长大以后,随工作上的机会去外面的世界看了看,但我总觉得我所到过的城市或多或少都患上了一些病。
香港比北京干净太多,不论是天还是街道,路上几乎听不到有车在按喇叭,但是香港也有我认为不是很好的地方,譬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潮湿,水泥铺设的街道、墙壁一类总是留有道道黑印,给人感觉这座城市好似有成百上千年的历史。本来很窄的街道两侧都是高楼,走在街上自己就如身处万丈深渊,抬头只能见到一线天。
台北的便利店不亚于香港,那里的人是出了名的热情,问个路恨不得把你领出老远,生怕你找不着北。台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于摩托车简直比蚂蚁还多,汽车倒是都老老实实守规矩,可那些摩托车主当中不乏横冲直撞者,我要是过个路口感觉比在北京还得多加留意。
巴黎的气候不错,即便城市真的很老但不旧,绿化和景观让人仿佛置身人间天堂。就算不去香街血拼奢侈品,仅仅走一走看一看的话,那些古老的建筑各个都像艺术品,宛若一个欧洲文化博物馆,你还用不着买票。停车是个老大难,这里绝大多数车子的前后保险杠不是掉漆就是破烂不堪,我眼看着一辆车要从停车位开出来的时候前推推后拱拱,给自己打出一片天然后擦着别人的车身扬长而去。
毫无疑问,东京无论整洁程度,人的素质还有热情程度在我所去过的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我一个老同事在美国租车,还车时候把护照遗忘在后座,过了几个小时就再没找回来。他说这要是在日本,绝对不可能连一丝音信都打探不到。东京也有东京的问题,地铁拥挤程度不亚于北京,坐出租车的价格跟国内坐高铁一个价,坐新干线跟国内坐飞机一个价,叫一个工薪旅游者情何以堪呢?
虽然这些城市的黑白面都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存在几个完全雷同的问题,比如:停车位难找,两年停车费总和足可以买台小型轿车。无时无刻的堵车,大路堵、小路堵、隧道必堵,堵到一动不动的时候常有。我觉得这是一种病,城市特有的病,不分地区,不关人的素质,不关管理好坏。
在我去过的城市中病患最大的不是北京,而是纽约。都听说国外人开车礼让行人,可我停在人行道前礼让行人的时候后边那些出租车司机喇叭按下就不撒手,恨不得要跳出来把我吃了。绿灯行红灯停小孩子都知道吧?有些行人竟敢闯红灯过马路,还居然把车逼停,理直气壮从你眼前横穿过去。我发现在上海、重庆开车比北京还累,好似各种鱼儿来回钻,不过磨练出来的加塞技巧在纽约都不一定吃得开。每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曼哈顿,导致这里的地铁每天不是停就是坏。若是身瘦体弱可以打车,费用相比东京便宜好多,但司机挑肥拣瘦现象极为严重,拒载不违法,所以连个理由都不会给你。自己开车总行了吧?但是停车费每小时大约人民币100大洋,你还别嫌贵,手慢就没。我有两次没有找到车位又必须要停车,我虽然想碰碰运气但心里已经做好了被贴罚单的准备。但收到罚单之后还是被吓了一跳:第一次被贴条,第二次不仅贴条还连我车一并拖走,算了算总共360美金!
我在加州的三天里从没有为停车发过愁,这里的司机职业道德就同法国、德国、日本一样,遇到行人过马路恨不得停在离你50米开外的地方等你过。而且最主要的是大型购物中心都是连锁店,分布在各个角落,餐饮也同样如此,这样就避免了城市功能区过于集中,规模过于庞大从而导致人们集体涌出涌入所带来的交通病患。
北京还没有病成纽约那种无药可救的地步,而且政府部门开始尝试打破旧传统,将过于集中的功能区块向外分散,力争通过京津冀一体化和政府机构搬迁至通州区来给这座高烧中的城市喂两粒退烧药。我不知道多久之后能见疗效,但如果此事真能成功,恐怕我们无需再重演发达国家的悲剧,而是通过借鉴和探索绕开城市最终将面临的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