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磊
民间有句很俗的谚语,叫做: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很多人相亲找对象,甚至也以此作为准则。我倒觉得,这个说法虽不见得多么高明,就读书而言,却颇为适用——如何进行选择性的阅读,非常重要。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则名言提醒我们,任何事情,最好都采取存疑的精神。这里,当然也包括读书。不过,我感觉,这仅仅是孟子的第一层意思。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提示我们:白纸黑字,有时候也是靠不住的。
读书犹如交友。有的朋友,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有的朋友,可以敞开胸怀一吐闷气;有的朋友,可以相对抒发豪情壮志,引为知己。也有一些所谓的朋友,可能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在背后戳你一刀,还有的,则可能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引诱你,拉你一起做些荒唐无聊的事情。读书也是如此,不是每本书都会对你的人生有益,也绝非所有的书籍都适合你。这样说来,选择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选择读什么书看似简单,其实需要眼光和相关的积累。善于读书的人,走到书店里,往往都会直奔某排书架或某个区域。自己需要什么、渴求什么,在没有进书店之前,往往都是考虑好的。
通过长期的阅读,我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那就是书应该越读越薄,而不是越读越厚。否则,自己所做的就是无用功。一本书读罢,对于书中的精髓应该心里有数。而且事情往往是这样的:一本数十万字的书,其中有两万字能够打动我,就值得收藏了。一本二十万字的书,其中有八千字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就值得打开羞涩的钱包,买回家去放在枕边品读。同样,如果有两千字可以打动我,我会站在书店的书架前徘徊良久。不过,有一种尴尬的情况是,读完一本数十万字的书,有时我都不知作者要说什么。在今天,这样的书并不少见。
书到读时方恨多。在我看来,这实在是读书人的一种困境。前人留下的书太多了,新出的书更是每年有几十万册,如果不是眼光非常独到的话,大家有时就难免困在其中,不知如何选择。我把这个情况讲给学生听,并建议他们:这个时候,学会选择,或者干脆说,学会放弃,就是一种智慧。电视广告里说,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学会选择,其实书就已经读完了一半。
(常朔摘自《今晚报》201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