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辛岩 林露维 蒋刚亮
摘 要:随着青藏公路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其对野生动物的阻隔日益严重,造成部分高原物种无法正常完成迁徙繁殖活动。该文基于传统的等距抽样法,对物种地域性分布差异进行预测,应用控制变量法对数据进行纵、横向分析。提出对生态环境构成影响的各个因素,最终认为青藏公路沿线动、植物在垂直于公路方向上主要分布在远公路侧,大部分迁徙性高原动物都对青藏公路形成回避。植被覆盖也呈现出远公路侧植被覆盖面积明显高于近公路侧,物种密度呈现典型的带状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关键词:青藏公路 生态环境 等距抽样 生物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U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c)-0139-02
1 研究背景及现状
我国道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在我国东部铁路和水运都较发达的地区,公路起着辅助运输作用,主要承担短途运输。在西南和西北地区则担负着干线运输的任务。青藏高原是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及深远的政治历史意义而备受世人关注。青藏公路作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沥青公路,横穿整个青藏高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由于其沿途景观丰富,气势磅礴,可看到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观,是广大旅游者、骑行者的首要选择;与此同时,作为5条进藏线路中最繁忙的公路之一,青藏公路为西藏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青藏公路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对野生动物的阻隔影响将有所加剧。这种人为的阻隔不但加速了野生动物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而且还对小范围区域种群生存造成直接的影响,使本已受人类活动影响而逐年减少的一些野生动物物种处于更加难以生存的境地,从而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加剧。野生动物虽然通过自身的適应和行为调节可以减少环境改变产生的影响,如公路两侧动物的活动高峰正好是公路上车流量较少的时段、动物可以利用野生动物通道来通过青藏铁路等,但部分人为因素仍严重影响动物行为,破坏生态和谐。
2 研究思路
青藏公路全长1937 km,全线平均海拔在4000 m以上,为国家二级公路干线,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途经:西宁—倒淌河—茶卡—格尔木—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唐古拉山口— 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
该文选取的研究区域为不冻泉至拉萨段,其间含6个主要区域,主要物种分布如下。
不冻泉—沱沱河路段的物种有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岩羊、盘羊、猞猁、沙狐、斑头鸭、旱獭等。
唐古拉—安多路段的物种有棕熊、猞猁、高山秃鹫、狼、旱獭等,还包括有少量的牦牛、藏羚羊。
安多—那曲路段的物种有:黑颈鹤、棕熊、高山秃鹫、狼、旱獭、高原兔等。
那曲—当雄路段的物种有高山秃鹫、狼、旱獭、沙狐、高原兔等,有少量的野牦牛、藏羚羊、藏原羚。
当雄—羊八井路段的物种有:狼、旱獭、沙狐、斑头鸭等。
羊八井—拉萨路段的物种有:棕头鸥、赤麻鸭、旱獭、斑头鸭等。
对以上6个区域进行特性分析后,根据物种分布情况及数据采集需要,将研究过程划分为两阶段:一阶段:不冻泉—沱沱河;二阶段:唐古拉山口—拉萨。
在进行数据采集之后,利用控制变量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1)控制纵向桩号不变,绘制动物分布柱状图,得出垂直公路方向动物分布情况。
(2)选定全区域样方数据,绘制区域性动物分布折线图。
(3)因素分析。
3 研究方法
3.1 区域等距抽样法
在选取的研究区域段不冻泉至拉萨段,我们剔除沱沱河—唐古拉山口这段地貌较为特殊的地区,期间不设置样方。在剩余的约为908 km的线路长度内进行二次分区:一阶段为可可西里地区(不冻泉—五道梁—沱沱河),设置9个3 km×4 km样方;二阶段为唐古拉山口至拉萨段(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拉萨),期间分设数量为3+4+4+2+3=16个3 km×3 km样方。
2014年6~8月,正值藏羚羊迁徙的时期,我们对青藏公路不冻泉至拉萨段进行样方数据采集。监测方法为在样方内较为隐蔽地点定点安放高清摄像机,记录样方内各种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其活动。(见表1、表2)。
3.2 控制变量法
(1)垂直公路方向。
在研究动物在垂直公路方向的分布特征时,我们采用控制纵向桩号不变的方法,将同一样方分割为距公路0~500 m,501~1000 m,1001~2000 m, 2001~3000 m的4个比较区域。
(2)平行公路方向。
在研究动物在平行公路方向的分布特征时,我们采用所有阶段的样方数据绘制动物密度情况折线图。
4 影响因素分析
青藏公路对高原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青藏公路的陡坡路基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密集的车流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游客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叠加效应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青藏公路维护、养护对野生动物影响,青藏公路本身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青藏公路路基宽约10 m,坡度小于7%,建有一级缓冲平台,由于一级缓冲平台与路面所成的坡度过于陡峭,给野生动物穿越公路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藏羚等野生动物穿越公路过程中,往往要经过聚集、警戒、观望、尝试等过程,其中观望的时问比较长,青藏公路密集的车流量,对藏羚通过产生一定的阻隔,当藏羚经过聚集、警戒后踏上路基后,疾驰而过的汽车会迫使藏羚放弃原有冲刺点,远离公路,从而进行第二次尝试通过,在这种情况下,藏羚经过几次失败后会重新选择穿越公路的地点。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这是由车型、车速、车流量、线路条件等决定。青藏公路车辆行驶产生的噪音对周边的野生动物产生了影响和干扰。靠近公路,噪音较大,野生动物总数少;远离公路,噪音较小,野生动物总数多。人为因素(游客、驾驶员等)的干扰也会阻碍藏羚穿越公路,大群的藏羚出现在公路时,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好奇,人们拍照,甚至追赶,会迫使藏羚放弃穿越公路的行为,不得不远离公路,等待时机,重新选择穿越公路的地点。青藏公路局部路段在进行路而维护及整修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施工车辆,车辆在作业工程中会产生烟尘,引起尘土飞扬,对野生动物的正常迁徙有一定的干扰;工程施工和维护人员的增加,对野生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干扰,使野生动物对公路产生回避。青藏公路本身对青藏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造成分割,影响藏羚、藏原羚、藏野驴等野生动物的迁徙(移)活动。
5 结语
通过对所有样本进行横向分析,我们发现,样方内动物主要分布在远公路侧,且越远离公路,动物密度越高,在距青藏公路路基边缘0~1000 m处,动物分布较少,而在样方外侧距离公路路基1500~3000 m处,动物分布的密度明显增加,且趋于平稳。对藏羚羊等具有迁徙特性的高原物种进行特殊分析后,得出大部分动物的分布都对公路形成回避,其中藏野驴最为明显。植被覆盖方面,也呈现出远公路侧覆盖面积明显高于近公路侧现象;通过对所有样本进行纵向分析,我们发现,样方内动物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且其植被覆盖情况沿公路纵向面呈现明显的带状分布。
通过对以上结论进行系统性论证分析得出青藏公路对沿线生态环境产生各方面影响,结合各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动物分布情况,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动物习性设置人性化路标牌、警示牌,提醒司机注意慢性。从而让青藏公路与高原环境和谐共存,达到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乐,殷宝法,杨生妹,等.青藏公路对高原鼠兔种内遗传分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6(11):3572-3577.
[2] 刘炀.迁徙藏羚羊为何死于青藏公路[J].今日科苑,2007(3):40-42.
[3] 王敏,周才平,吴良,等.近10a青藏高原干湿状况及其与植被变化的关系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3(1):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