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于虎的小圈子

2015-10-22 05:30林云存
预防职务犯罪专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圈子选人圈子

文/林云存

猛于虎的小圈子

文/林云存

羊年春晚的一出相声《圈子》在引来观众捧腹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正像一首顺口溜所云:“进班子没有进圈子等于没有进班子;进圈子没有进班子等于进班子;进班子又进圈子等于班子中的班子;没有进班子又没有进圈子,想不开的是孙子,想得开的是老子。”

看看因涉腐而垮台的周永康——“石油帮”;徐才厚——“军旅圈”;令计划——“西山会”,充分证明了小圈子的危害。顺着上面的顺口溜推测,当年一心想进这些圈子而没有进的人,现在想想虽然有点后怕,但还有成了“老子”的几分侥幸和成就感;对于一些本就没有依权傍势的人来说,自然会发出“做老实人好”的感叹!

编者按:从前,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写道“苛政猛于虎”。在官场,也有一种名为“小圈子”的东西,能使民主决策徒留于表,视党纪国法形同虚设,让公平正义荡然无存,化身滋生腐败的窝点,与“苛政”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清除小圈子,必须认清其实质,不能全寄希望于干部的自律,关键在于制度的建设与落实。

圈子前世,朋党史话

“学得文武艺,售于帝王家。”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一直是中国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中国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官僚体系,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而封建统治属于“人治”,靠权谋和裙带治理,政治缺乏透明性,随意性大,皇帝、臣子彼此之间都缺乏信任感。为增强安全感,也为争权夺利,官场到处充斥着大大小小的圈子。当然,古代官场的圈子不叫“宗派主义”,也不叫小圈子,而叫“朋党”。早在“武王伐纣”的誓词中,就有谴责商纣朋党肆虐的内容。孔子对朋党造成的政治黑暗深恶痛绝,认为“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欧阳修在著名的《朋党论》中写道:“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今人多结朋党,究其结党之义,不过互相攀援,以求富贵耳。”清世祖顺治对朋党之害感触尤深,在《清世祖实录》中,他感慨道:“窃名誉,贪货利,树党羽,肆排挤,以欺罔为固然,以奸佞为得计。用人行歧,颠倒混淆。”“或属官借名献媚,附势趋炎;或上官恃权相迎,恐吓要挟,彼此图利,相煸成风,恬不知耻,以致下吏职业罔修,精神悉用于交结。”显然,朋党只能算一个圈子,与现代的政党相比,不具备政党的基本要素。正如荀子所说,“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朋党既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又缺乏严密的组织,只是在互相倾轧、包庇、荐举、朝会时,能够发挥作用。

今日的官场小圈子,指的是党的干部队伍中以实现个人私利为目的,以各种名义结合在一起的小团伙,其本质是公权与私利的结盟,是个人私欲膨胀的产物。通常是掌握实权的一些党政官员或国企老总坐镇圆心,趣味相投的官友、大款巨商占据圆面,秘书、司机、财务等办事人员在圆的弧外线上担任谋士。有时候圆周边还有托儿、特殊关系户等。往往都是以权力为纽带,以休闲为媒介、以谋私为目的。或为了仕途顺利,不断升官,或为了发大财,或为了相互照应。一个个独特的圈子,所形成的“生态”环境,让人仿佛看到一个个纵横交错、五颜六色或圆或扁或方或说不上形状的“圈子文化”在恣意地舞动,如风似雨俨雾,看不透,弄不明。

入“圈”结“帮”,利益共享

在形形色色的小圈子面前,个人是渺小的,在圈子与圈子之间游离,其命运如何,可想而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皆有趋利避害之心。有人说,在官场加入了圈子,就找到了“组织”,就有了可以依靠的主子,从此就是“某某领导的人”了,就有了拜把子磕头的地方,就有了摇尾乞怜表忠诚的“头人”,安全感也有了,心里也踏实了,腰杆子也硬了。有些领导干部啥都不怕,就怕因进不了圈子,站错了队跟错了人。

羽翼未丰的要入圈子,羽翼丰满的不仅要入更高的圈子,还要建立自己的圈子。“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头领换了,副职和中层也会进行相应调整。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现实而言,一个领导要打开局面,建立威信,没有自己的得力干将确实不行。于是乎,找两个“左膀右臂”,培植“四大天王、八大金刚”的心腹,搞十几个人来七八条枪的亲信,再搜罗一批小兄弟,已经成了潜规则,甚至是社会默许的领导手段了。有了一批“自己人”,指到哪打到哪,用起来自然是轻车熟路、如鱼得水,从此一言九鼎,八面威风,无往而不胜了。

入“圈”也好,结“帮”也罢,虽心态各异,但目的无二,无非是为了从圈子里获得更多的好处,达到权力的“利益共享”的目的。圈中人“抱团”似地互为一体,行动以圈子为依托,是非曲直全以圈子为准。有了圈子的庇护,有些人就变得有恃无恐,单独不敢做的违法乱纪之事也就做了,不该给的好处也给了,不该占的利益也占了。为了规避风险,许多腐败分子竭力控制自己的圈子,或者说精心打造这个圈子,只在核心圈子里活动,只接受核心圈子成员所托所求,走的是“隐蔽战线”的路子,力求少而精。这样才隐蔽性强,不会轻易被攻破和瓦解。

小圈子的实质是分裂和谋私,划圈为界,划圈为战一荣俱荣,“圈主”提拔,则鸡犬升天一损俱损,“圈主”倒台,则“拔出萝卜带出泥”“树倒猢狲散”。

小圈大恶,危害极深

小圈子的实质是分裂和谋私。划圈为界,划圈为战。一荣俱荣,“圈主”提拔,则鸡犬升天;一损俱损,“圈主”倒台,则可能“拔出萝卜带出泥”“树倒猢狲散”。小圈子的弊端在于只讲小团结,不讲大团结;只讲圈内的利益,不顾圈外的利益;只信任圈内人,不信任圈外人。邓小平1989年曾讲过,“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领导干部中的小圈子是一种不正之风。大量的事实充分证明,小圈子是滋生歪风邪气的温床,是腐败行为的滋生地和包容场,是毒害干部心灵、破坏党的团结的腐蚀剂,其危害不容忽视。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小圈子一旦形成,决策就会异常。重大问题不是真正实行民主决策,而是在圈子中先达成共识,少数人说了算,开会只是走过场,圈外人敢怒而不敢言,给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巨大损失。小圈子一旦形成,在选人用人上就很难公平公正。对德才兼备的干部视而不见,只选自认为靠得住的圈子里的成员,这不但会给党内和谐带来巨大伤害,还会败坏干部队伍的风气。小圈子一旦形成,还会成为牟取非法利益的团伙。在个别领导干部的小圈子里,匪气、霸气、江湖义气代替了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从那些被查处的腐败串案、窝案来看,被查处的领导干部大多是“圈中人”,平日里就沆瀣一气,为一己私利而“荣辱与共”。

科学管理,铲除圈子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的重要讲话中严肃指出:“党内绝不允许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搞了就是违反政治纪律。”“有些干部聚在一起,搞个同乡会、同学会,一段时间聚一下,黄埔一期二期的这么论,看着好像漫无目的,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结交情谊,将来好互相提携、互通款曲,这就不符合规矩了。这种聚会最好不要搞,这种饭最好不要吃。有的人只要是他工作过的地方,都利用手中的权力‘正正规规’地搞团团伙伙,全搞成他自己的领地,到处插手人事安排,关照自己圈子里的人,结果他们就成了一根绳上的蚂蚱。”

小圈子是结党营私、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的癌肿,它的危害有目共睹,但要彻底破除小圈子现象并非易事。人性如水,制度似渠。要清除小圈子,不能全寄希望于干部的自律,关键在于制度的建设与落实。首先要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步伐,推进民主决策,让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摆脱封建官场陈旧文化影响,提升政治文明水平,形成民主、公正、透明、清新的政治气象。

再次是要全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和领导方法,要倡导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领导干部要注意提高依法管理社会能力,不能靠权谋、道术来管理,而要下决心掌握管理艺术和技能,增强领导人格魅力。同时,严格规范选人用人的程序,加快选人用人体制的改革和完善,逐步推行差额选举,注重民意,公开选人,改变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干部任命由少数甚至个别领导说了算的现状,从制度上打破人身依附。然而,要确保上述措施的顺利执行,就必须要保障强化监督,严明法纪。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规范干部异地交流和岗位交流的制度化;严格执行党纪国法,坚持依法办事,防止由少数人说了算,使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不能得逞,使小圈子失去存在的价值,彻底清除滋生小圈子的环境和条件。

(作者系上海市纪委正局级纪检专员)

编辑:施杨 shiyang0915@126.com

猜你喜欢
小圈子选人圈子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党员干部要自觉远离“小圈子”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新时代选人用人的基本规范——解读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小圈子:滋生腐败的温床
道同为谋,玩转谁的生活
你的圈子在哪里
选人用人五戒
莫入“小圈子”
朋友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