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0-22 06:23李慧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产程出血量

李慧锋

(新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2370)

200例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慧锋

(新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2370)

目的 探讨无痛分娩在临床应用效果及对产程、新生儿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12月在河南省新密市妇幼保健院足月分娩的初产妇,行无痛分娩的产妇200例及同期未行无痛分娩的产妇200例,分析两组疼痛程度、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min阿氏评分、产后出血量及剖宫产率。结果 观察组分娩镇疼有效率98%,第一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min阿氏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无痛分娩可以缩短第一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无影响。

无痛分娩;产程;剖宫产

产妇分娩时子宫强烈收缩和宫颈扩张,引起产妇剧烈的疼痛感,在医学疼痛指数中,分娩疼痛位居第二。分娩疼痛会引起产妇烦躁、精神紧张,产程延长及滞产等,导致剖宫产率的增加,约80%的初产妇认为分娩时宫缩疼难以忍受[1]。本研究通过分析在我院拟行自然分娩的400例足月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探讨无痛分娩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及对产程、新生儿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新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足月妊娠拟行阴道分娩的4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2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产妇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2±2.8)岁;行常规分娩产妇200例,年龄21~35岁,平均(26.7±3.0)岁。两组产妇均为足月妊娠单胎初产妇,无产科及内科合并症,无分娩镇痛的禁忌证。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人群选择标准。

1.2方法:分娩前向产妇及家属谈明无痛分娩的风险及失败的可能性,并签署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对常规分娩的对照组产妇按照自然分娩进行监护;对无痛分娩的对照组产妇宫口开至3 cm左右时开始实施镇痛,应用硬膜外麻醉在产妇的腰椎L2~3或L4~5进行穿刺,并缓慢注入适量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接上镇痛泵(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及胎心监护,宫口近全开时,停止给药,指导产妇分娩。统计和分析两组产妇疼痛程度、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1min阿氏评分、产后出血量及因各种因素转剖宫产率等指标。

1.3疼痛分级的判定。按照疼痛程度不同分为四级[2]:I级:没有疼痛;Ⅱ级:(轻度)疼痛程度较轻,可忍受;Ⅲ级(中度):中度疼痛且疼痛持续;Ⅳ级(重度):疼痛剧烈持续性。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及χ2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程度的比较: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程度的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疼痛程度比较:I级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Ⅱ级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Ⅲ级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Ⅳ级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观察组实施分娩镇痛后没有疼痛及轻度疼痛人数占98%,观察组应用无痛分娩后疼痛程度较轻,中度以上疼痛人数明显减少。

2.2观察组与对照组产程时间的比较: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程时间的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说明无痛分娩在减轻疼痛的同时,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对第二产程时间无明显影响。

2.3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比较: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1min阿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差别;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别。

2.4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娩结局比较: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娩结局的比较

从表4从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顺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顺产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小于对照组;说明实施无痛分娩可以提高顺产率。

3 讨 论

3.1分娩疼痛的发生机制:分娩疼痛主要来自于子宫平滑肌的阵发性收缩、宫颈的扩张、胎儿下降压迫盆底组织、阴道扩张、会阴伸展[3],子宫的收缩引起子宫肌层的缺血缺氧,使致疼痛物质释放增加;同时宫颈的扩张引起盆底组织牵拉,刺激神经末梢产生冲动沿着神经传导,传至脊髓,使产妇产生疼痛,在活跃期时,宫缩加强,疼痛越加明显[4]。疼痛的主要感觉神经传导至T11~S4脊神经后,经脊髓上传至大脑痛觉中枢。

3.2分娩疼痛的普遍性及其对母婴的影响:分娩疼痛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疼痛在不同的产程有不同的特点,在第一产程,疼痛范围弥散不定,疼痛主要通过T10~L1阶段的内脏神经进行传导。第二产程的疼痛主要来自于下产道肌肉及筋膜的扩张伸展、牵连及撕裂,这一过程中的疼痛尤为剧烈,疼痛部位明确,集中在会阴部和阴道,让人难以忍受[5]。分娩时剧烈的疼痛引起产妇焦虑紧张,导致剖宫产率上升。疼痛时,产妇紧张引起产妇需氧量增加,呼吸加速,导致过度通气和体内的儿茶酚胺量的增多,引起产妇呼吸性碱中毒,血红蛋白释放氧量下降,胎盘供氧不足,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剧烈难忍的疼痛会影响产妇的心理焦虑,还会引起胎儿的病理生理变化。

3.2无痛分娩的优势:应用无痛分娩在产妇疼痛最明显的时候应用自控硬膜外阻滞麻醉,阻滞水平恒定安全,5~10min起效,不良反应少,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持续心电监测,减轻产妇的宫缩痛,产妇精神放松,减轻了对分娩的恐惧心理,降低了产程中胎儿窘迫发生率及产妇无法耐受疼痛而引起的剖宫产[6]。产妇整个过程意识清醒,可以离床活动及进行体位变换,以最舒适的体位分娩;还可缩短产程,对新生儿出生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影响。

无痛分娩能够让产妇减轻分娩焦虑,大大减轻了产妇的痛苦和体力消耗,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总之,无痛分娩在产科应用广泛且临床效果显著,对母婴安全, 可降低剖宫产率,对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影响,是一种理想的减轻分娩疼痛的方式。

[1] 庄心良,曾国明.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4.

[2] 尚荻.158例无痛分娩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56-157.

[3]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85.

[4] 文伟明.无痛分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5):195-196.

[5] 陈佳,孙江川,常淑芳.穴位镇痛在无痛分娩中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0,39(22):3137-3138.

[6] 都秀珍,王秀云.施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观察分析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08,6(6):66.

R719.8

B

1671-8194(2015)10-0130-02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产程出血量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观察无痛分娩产妇使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镇痛分娩会影响产程吗
8025例阴道分娩人群新旧产程管理下分娩及妊娠结局比较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