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研究

2015-10-22 06:22刘金强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0期
关键词:突发性分值出血量

刘金强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研究

刘金强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目的 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 将128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根据就诊时间分为研究组(发病至就诊时间<15min)68例及观察组(发病至就诊时间≥15min)60例,对两组采取积极的急诊处理措施。结果 观察组脑出血量明显多于研究组,且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3.33%(P<0.05);研究组的MEWS分值为(2.71±1.82)分,观察组为(5.88±2.22)分(P<0.05)。结论 针对突发性脑出血者应快速进行诊断,积极采取针对治疗措施,这样才可以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改善预后质量,提高急救成功率。

突发性脑出血;急诊;救治

突发性脑出血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质量,同时也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为严重一种情况。脑出血主要是因血压突然升高,致使脑内微血管破裂造成的脑部出血,且在出血灶部位,血液能够直接压迫脑组织,诱发脑水肿出现。据有关资料统计,所有脑中风患者中,脑出血约占10%~20%。该病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等特点,若未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后果极为严重,其致残率及病死率均较高[1]。为此,本文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8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为完善急诊救治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128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无力、麻木、瘫痪,以及流口水、口角歪斜、语言模糊不清或失语等症状表现,且根据突发性脑出血的相关诊断标准给予确诊。根据就诊时间将128例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发病至就诊时间<15min)68例及观察组(发病至就诊时间≥15min)60例。研究组:男38例,女30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4.3±3.2)岁;其中浅昏迷43例,深昏迷25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53.3± 2.2)岁;其中浅昏迷25例,深昏迷35例。

1.2治疗方法

1.2.1院前急救:患者发病后均未进行移动或搬动,急诊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展开急救,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状态,积极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时快速将其送至相关医院进行救治。

1.2.2院内急诊室急救:患者到院后立即送往CT扫描室进行颅脑检查,确定病灶出血位置及出血量,采用心电图机进行相关检查,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状态,对其呼吸、意识、瞳孔、血压、脉搏、体温等指标进行细致检查,并认真做好记录,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结合病史应用改良早期预期评分系统(MEWS)给予评分。针对深度昏迷患者,若院前急救应用的口咽管不能良好的运转可行气管切开术;应用头部冰帽,降低脑代谢作用,改善脑水肿;部分并发消化系统应激性溃疡或小面积出血者,应立即给予止血药物有效止血;当治疗方案明确后,若患者未见继续出现,未并发脑癌及未发生凝血机制障碍可根据血肿体积、位置及深浅程度选择好穿刺点,在CT提示下采取穿刺引流术治疗。

1.3观察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意识状态及体温指标等,应用改良早期预警系统对其给予评分,尽早找出疾病的潜在高危因素,便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提高急救成功率。临床疗效评估: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方法将疗效划分为六个级别,分别为Ⅰ、Ⅱ、Ⅲ、Ⅳ、Ⅴ、Ⅵ,其中Ⅳ~Ⅵ为治疗无效[1]。同时,按照脑卒中临床疗效评估标准[2],治愈:患者病残程度为0级,神经功能缺损分值降低≥90%;治疗显效:患者病残程度在Ⅰ~Ⅲ级,神经功能缺损分值降低46%~89%;治疗有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值降低18%~45%;治疗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分值降低<18%,若病情恶化或死亡。总有效率=痊愈率+治疗显效率+治疗有效率。

1.4数据统计学: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以(x-± 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治愈8例,显效35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24%;观察组治愈4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63.33%。研究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死亡、并发症例数及出血量对比:研究组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组,且出血量也少于观察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死亡、并发症例数及出血量对比

表1 两组死亡、并发症例数及出血量对比

注:与观察组相比,※P<0.05

组别例数死亡(%)并发症(%)出血量(mL)观察组6026.67(16/60)56.67(34/60)83.5±14.3研究组688.82(6/68)26.47(18/68)62.3±8.65※

2.3两组MEWS分值对比:研究组的MEWS分值为(2.71±1.82)分,观察组为(5.88±2.22)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突发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速等特点,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极大。多数患者均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发病,部分患者可伴有剧烈头痛或呕吐症状,出血后血压快速上升。该病发病后临床症状可以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且不同的出血量及出血位置也会对患者的临床症状造成影响,目前手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就治概率。

突发性脑出血的急救工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十分重要,若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对其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均有较大的不良影响。所以,医院应完善急诊救治流程,加强急诊按理,通过医务人员的知识正确、快速、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诊断,及时采取急救措施,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避免进一步恶化,为进一步治疗做好准备工作。此外,医务人员在急救期间应加强患者的生命体征检测,认真记录好脉搏、体温、血压、意识状态等信息,若有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对症处理措施[2]。针对昏迷患者,应使其平卧,头偏于一侧,有效清除口腔内呕吐物及分泌物,取出患者义齿,避免造成误吸而引发窒息;由于脑内血肿及脑水肿是形成脑疝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所以当患者出现早期呼吸衰竭或呼吸不规律时,应常规采取气管插管处理,同时有效降低颅内压,避免缺氧所致的脑水肿加重病情。甘露醇是改善颅内压的首选药物,一般情况下应用剂量在125~250mL,每隔6~8 h静滴1次,时间控制在30min以内,但该药对肾功能具有一定影响,所以在应用时应加强对肾脏功能的监测。

针对意识清楚的患者,因其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良好,患者易降低对自身的风险意识,此时医务人员应加强警惕,尤其是对于呕吐过于繁杂,呕吐物中有暗红色或咖啡样血性液体者,这均为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表现,此类患者病情较重,多有突然昏迷,因形成脑疝突然死亡的危险。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针对不同发病到急救时间的患者进行分析,发现突发性脑出血的急救时间与其预后及死亡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观察组脑出血量明显多于研究组,且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果可见,急诊救治的展开时间对于突发生脑出血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及时、有效的了解病情可以为患者的急救赢得更多的时间。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63.33%(P<0.05)。同时,应用MEWS评分系统对患者呼吸、血压、脉搏、体温及意识状态等生命体征给予评估,研究组的MEWS分值为(2.71±1.82)分,观察组为(5.88±2.22)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见,研究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疾病状态明显优于观察组。总之,针对突发性脑出血者应快速进行诊断,积极采取针对治疗措施,这样才可以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间,改善预后质量,提高急救成功率。

[1] 龙勇,曾俊锋,江乾,等.急诊救治突发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22(2):137-138.

[2] 王名龙.MEWS系统在突发性脑出血急诊救治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9(15):214.

R743.34

B

1671-8194(2015)10-0094-02

猜你喜欢
突发性分值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