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10-22 06:22卢念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0期
关键词:补钾低钾血症血钾

卢念花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内五科,山东 临沂 276000)

氯化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卢念花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医院内五科,山东 临沂 276000)

目的 观察氯化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04例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给予对照组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采用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 治疗1 h后,研究组患者血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胸闷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吸入氯化钾方式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效果更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静脉滴注;雾化吸入;低钾血症

本文重点探讨和分析氯化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104例低钾血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2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6.21±1.54)岁;研究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7.35±1.6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检查血化验指标和尿化验指标确诊患者;所有症状均符合低钾血症临床表现者;血清钾低于3.5 mmol/L者;积极配合治疗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1]。排除标准:禁食患者;瘫痪、神智不清者;有严重慢性疾病者;心肝肾功能不健全者;不配合治疗者;资料记录不完整者。

1.3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静脉滴注治疗,滴注药物为5%的葡萄糖500mL与10%的氯化钾15mL,滴注时间需控制在90min以内。给予研究组患者采取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治疗,采用江苏富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20mL浓度为10%的氯化钾加20mL生理盐水,持续时间为30min。

1.4疗效评价观察标准:通过临床相关检查观察并测定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钾水平情况(治疗30min后、治疗1 h后、治疗90min后)与不良反应情况(胸闷、呼吸急促、心率失常)。

1.5统计学处方法:应用SPSS 18.0软件软件统计,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钾水平情况:治疗1 h后,研究组患者血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钾水平情况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钾水平情况

?

2.2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胸闷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n(%)]

3 讨 论

正常血清钾浓度范围3.5~5.5 mmol/L,通常当血钾水平低于3.5 mmol/L时被称为低血钾,尤其当患者的血钾水平降到2.5 mmol/L以下时会产生心室颤动、呼吸困难、软瘫等严重症状,极大损害患者神经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如果治疗不及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3]。本文通过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方式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雾化吸入方式治疗,主要探讨不同给药方式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中,通过观察和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钾水平情况,了解到治疗研究两组患者血钾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30min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血钾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说明通过静脉滴注方式较雾化吸入方式治疗低钾血症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起效,提高患者血钾水平,但作用有限。再观察治疗1 h后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血钾水平,发现研究组患者血钾水平为(4.98±4.71)mmol,对照组为(4.07±0.42)mmo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分析说明低钾血症患者通过静脉滴注方式治疗,见效快但持续时间较短,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虽然起效较慢,但是效果更加显著,大幅度提高了患者血钾水平,研究组患者在神经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和内分泌代谢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等方面的临床表现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极大提高了患者身体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对比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胸闷、呼吸急促以及心率失常等不良反应都较对照组更少,其中胸闷不良反应情况发生1例(1.92%),明显少于对照组9例(17.31%),说明通过雾化吸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安全性较好,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这一结论与车晓艳、叶惠华、陈雁等人在低血钾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补钾的疗效观察中研究得出的成果相类似[4]。综合以上结论,进一步证实雾化吸入氯化钾方式治疗低钾血症可明显提高病患的血钾浓度,对于相关疾病患者而言属于一种用药方便、安全可靠、效果理想的补钾途径,通过超声波能够将药液转化为细微气雾,随着患者的吸气过程进入呼吸道,最终吸入支气管与肺泡。可见,雾化吸入氯化钾具有诸多明显优势,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推广意义。至于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治疗从医性等情况,是否会影响临床疗效,本研究中并未涉及,需要临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和探讨。综上所述,较静脉滴注方式而言,雾化吸入氯化钾方式治疗低钾血症的临床效果更显著,且不良反应事件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1] 车晓艳,叶惠华,陈雁.低血钾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补钾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4(4):117-118.

[2] 王平,赵洪东.不同浓度补钾治疗重度低钾血症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3,2(2):143-145.

[3] 汪文英,陈付华,王银娥.低钾血症患者不同补钾途径及护理措施[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2(2):201-203.

[4] 文湘玲,楼肖阳.严重低钾血症快速补钾的治疗及病因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2(23):126-127.

[5] 刘丽霞.早期大剂量口服补钾在低钾血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140.

Clinical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Different Modes of Administration of Potassium Chloride Treatment of Hypokalemia

LU Nian-hua
(No. 5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Linyi Lansh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Linyi 2760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fferent potassium chloride to medicine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 of hypokalemia.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data in December 2011 - December 2013 in our hospit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104 patients with hypokalemia,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52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intravenous drip was given the team using atomizing inhalation treatment, record and analyze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1 hour, the team with potassium level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ith chest tightness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a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tomization inhalation of potassium chloride treatment of hypokalemia are mor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good safety,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Intravenous drip; Aerosol inhalation; Hypokalemia

R591.1

B

1671-8194(2015)10-0029-02

猜你喜欢
补钾低钾血症血钾
强化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
心力衰竭患者血钾水平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住院死亡的关系
不同补钾方法对低钾血症家兔救治效果的观察
谨防血钾异常与猝死
补钾过多、过快,谨防高钾血症
血钾异常伤心脏
血钾不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静脉补钾300例的合理性分析
为何会发生低血钾
9例原发性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