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化对比研究

2015-10-22 10:06
科技视界 2015年30期
关键词:英汉用语礼貌

周 倩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215021)

在东西方文化中,礼貌是人们一定要遵循和维护的行为准则。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存在于英汉语言当中,但是由于英汉文化的不同,礼貌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而且在两种不同文化中人们遵守的礼貌原也是不同的。本文从英汉礼貌的概念、语用原则、语用形式入手,通过对比研究其种种差异,以期减少中西方人们交流时的一些失误。

1 英汉礼貌内涵的差异对比

1.1 英语“礼貌”含义的来历

英语中“礼貌”含义的出现和发展是经历了不断的演变。英语中的“礼貌”(politeness)一词是和“宫廷”(court)、“城市”(city)联系在一起的。首先,从词源上来讲,“polit”是“politeness”的词根,这个词根是根据希腊语中的词根“polis”和“politeia”派生而来的,而这两个希腊语的词根的意思就是城市或者城市管理(city or government of city)。其次,在英语中courtesy,urbanity和civility这些词都是politeness的同义词,而这些词原本都是用来表达宫廷中和城市中人们良好的言谈举止。

1.2 汉语“礼貌”含义的来历

“礼貌”含义在汉语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最早是源于古代的礼制。众所周知,礼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同时礼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依据之一。“礼”明确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级别差异,因此人们都会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讲话来行事。“礼”就是当时维护社会级别差异的行为准则,人们只要遵守“礼”,就不会打乱规定的社会秩序。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古代的“礼”逐渐接近现代意义的“礼貌”概念含义。因此,现代汉语“礼貌”含义的悠久历史决定了它与英语中“礼貌”含义在内涵上是根本不一样的。

2 英汉礼貌用语原则的差异对比

在东西方文化中礼貌用语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利奇(Leech)、拉考夫(Lskoff)等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顾曰国也都曾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关于礼貌用语的许多原则,其中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2.1 谦虚原则

在东西方文化中都会遵守谦虚原则。然而两种文化对于谦虚的标准是不尽相同的。在中国,通常是以贬低自己为前提来表示礼貌的,而且人们普遍认为谦虚就是要贬低自己。往往这种自贬所到达的程度已经是在否定别人对其的称赞。但是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所遵循的谦虚准则就是缩小对自己的夸奖。这种缩小决不想中国人的自贬一样,因为贬低自我在西方文化中不仅不被认为是礼貌,而且还被认为是一种虚伪的表现。

2.2 热情原则

在东西文化中都认为礼貌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对人热情,但是中国人比西方人更重视这一点。而且两种文化在表达热情时所选择的话题往往是大相径庭的。中国人通常以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来实现热情,因此这种热情原则往往表现为关心别人的私事,例如年龄、职业、婚姻、收入。在汉文化中,长辈通过询问晚辈这些问题来表示对其的关心和热情,从而拉近与对方的心理距离。然而,在西方文化中,这种中国式的热情原是不被对方所接受的,是被认为侵害了对方的隐私。因此,在英文化中的热情往往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以内。例如当对方请求你帮忙时,你才能给予比方帮助,此时所表现出的热情和主动才是适当的。否则,你的帮忙不仅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且会被认为是一种侵害了对方自主权的不礼貌行为。

2.3 尊敬原则

在东西方文化中都很重视尊敬原则。在西方文化中尊敬别人往往表现在尊重对方的个性自由,要给对方充分的选择权,要对对方的自由、权利、独立表示尊重。在中国文化中尊敬的表象形式确是截然相反的。中国人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不可以把个人摆在突出的地位。尊敬一个人就是要对这个人的社会地位表示认同。所以在中国文化中有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即以姓加职位来称呼对方,例如“某局长”、“某院长”等。此外,表示尊敬还体现在抬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往往会在所指的对象前加上“贵”、“大”之类的抬升词,如“贵客”、“大作”等。

2.4 友好原则

在东西方文化中友好原则都被解释为让人感到自在舒服。但是其表象形式有时候是截然相反的。例如,发出邀请,在中国文化中,如果只被邀请一次,会让对方就得你不够友好和有诚意,同样,如果对方在接到一次邀请后就接受邀请也被认为是不恰当的行为。然而在西方文化中,如果不断地向对方发出同样的邀请则会被认为损害了对方的自由选择权,会让对方感到不自在,自然也就没有遵循友好原则了。

3 英汉礼貌用语形式的差异对比

虽然礼貌的实现形式有许多不同的种类,如一个笑容、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都能来实现礼貌。但是礼貌主要的实现形式还是要通过语言来实现。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并且其礼貌含义的文化起源又是不想同的,因此作为礼貌的英汉两种语言实现形式的标记——词和句子势必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异同。

3.1 礼貌用语的普遍性

语言是通过词或词组来实现的,有些词语无论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都是普遍的礼貌用语。如英语的形容词“friendly”、“gentle”等和汉语的“敦厚的”、“和蔼的”等。此外,实现礼貌形式通常还用代词。比如在批评别人时,往往用“我们”来代替你们,如We don't dump trash on public.这句话,当用来教育孩子不要乱倒垃圾时,就不会产生一种被教训的感觉。同样,当拒绝他人的请求时,用任何人(anyone)要比用你(you)更能让人接受和感到有礼貌。如I don't lend to money to anyone.和I don't lend money to you.在表示拒绝时前一句要比后一句更易于让对方接受。

3.2 礼貌用语的语言规约性

在表达礼貌时,有些词语在英语中存在而在汉语中则不存在,反之亦然,这就是语言的规约性。如英语动词有许多的变化形式,其中动词的一般过去时或进行时也可以实现礼貌的表达,特别是英语中的虚拟语气。而这些用法在汉语中确是没有的。但是汉语中表示礼貌的尊称“您”在英语中是没有相对应的词汇的。

3.3 礼貌用语的文化规约性

文化的规约性是指一些词汇具有文化特色。在汉文化中,为遵守“上下有义,长幼有序”的观念,可以用姓加职位称呼人,例如“王校长,李局长”等,而在英文化中,这样的称呼如“Teacher Zhou/Manager Gao”是不恰当的,只能称作“Mrs./Mr./Miss Brown”,甚至可以直呼其名。同样,在汉文化中,表示自谦常常会用“小”、“鄙”等礼貌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则都用“尊”、“贵”、“大”等礼貌词。而在英文化中通常被认为是画蛇添足的。

3.4 礼貌用语的条件句式性

礼貌语言的另一项重要实现形式就是句式。无论是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当要表达对对方意见的尊重时都会用到条件句。这是因为条件句的运用首先考虑到对方的态度,暗示“如果对方不答应的话,也是没有关系的”,因此给了对方较大的拒绝空间,不让对方感到减这个请求时强加于他的。如“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问问你来自哪里的”。

4 结语

礼貌用语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本文主要通过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化的对比研究,分析英汉礼貌用语的异同,对实现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帮助,使交际双方在相互尊重对方文化的基础上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同时也为英汉礼貌的翻译研究作一铺垫。

[1]Lakoff R T.Talking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1990.

[2]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郭卫,许之所.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6).

[4]骆卫星.中西方社会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5).

猜你喜欢
英汉用语礼貌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当诚实遇上礼貌
小猴买礼貌
商务英语翻译中英汉褒贬义词的应用探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暗恋是一种礼貌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
英汉校园小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