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以自我价值观为指导,亲自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并对其教学过程进行体验、感悟、反思,从而积累起的教师个体自我独有的教学经验,并将其成功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的缄默性知识。它不仅有利于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修炼,教师群体教学技能的提升,更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
关键词 教师实践性知识 知识管理 维度 机制
近几年,素质教育改革已逐渐由显性化、可视化、硬件化教育向隐蔽性、缄默性、情境性的课程改革演变,这种转变无疑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以及教师自我专业素养提出了巨大挑战。上述教学能力的养成都源于教师对具体实践教学活动的学习、积累、体悟与反思,因此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践性知识已经成了衡量教师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全面剖析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内涵、维度与管理机制,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加速教师专业成长,还可以避免因人才流失造成的教育教学资源的浪费,最终将带来学校教育的优性健康发展。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涵义
何谓教师实践性知识?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出了解析。陈向明基于人的价值观维度指出:“它指教师通过对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的总结和提炼而逐渐建构起来的能有效地指导其教育教学实践的知识。”[1]叶澜指出:“它指教师如何处理所遇到困难的知识。”[2]这是基于教师知识维度所做的定义,反映着教师的智慧与应变能力。钟启泉则认为:“这是教师洞察自身的实践和经验的意蕴活动。”[3]这是从教师教学反思角度作出的回答。总结以上定义,教师实践性知识无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知识维度,即教师对教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反思维度,这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与动力;第三,价值观维度,这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的价值理念与价值取向;第四,情境维度,主要强调其形成的情境场域。总体观之,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在自我价值观的指导下,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依据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做出反映,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体验与反思而形成的隐性知识,它源于实践又回归实践,既是教师个体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教师群体共享教学资源、沟通合作的最终产物。
知识管理内含着将知识进行重新整合与再生产、再创造的整个过程,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指对知识及与知识有关资源的管理;另一方面指信息管理策略;同时也内含着对信息与人的双重管理,它实质体现了知识内化与外化、显性与隐性的交互转化过程。
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是将知识管理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将知识获取、积累、共享融于一体的知识新理念。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重要层面:第一,教师个人教学知识管理,这是基于教师的主体角色,对教学知识的自我约束与管理;其次,基于教师群体的知识管理,主要强调学校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中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实践性知识无论以哪种形式存在,实际上都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知识由隐藏性、缄默性向理性与显性的转化,由个体无意识的学科行为向自觉化的学科行为的转变。所以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科学而规范的管理不仅可以共享优秀的教育教学新资源、新理念、新思维,还可以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与进步,更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完善教育体制与机制,进而形成包容和谐的教学文化环境。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二元维度
这主要包括教师群体以及教师个体等相互补充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这两个维度都力求实现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科学化、规范化与系统化管理,以达到将隐性的教育教学资源转化为一种显性的并且可以共享的教育教学新资源。
1.基于教师个体的实践性知识管理
这主要强调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内隐性教学知识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管理与掌控,它实质上是通过整合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及教学能力的提高与进步。
(1)新手型教师对自我实践性知识的管理
对新手型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进行管理不仅可以优化共享教师资源,而且有利于新手型教师迅速转变社会角色,更好地进行职业定位,更快地蜕变成合格的专家型教师。加强对新手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规范化管理管理,一方面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学习与自我反思能力;一方面要促进专业化教师与新教师的交流沟通与协作,同时通过职前职后培训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训练与辅导,从而推动新手型教师的科学转型。
(2)专家型教师对教学实践性知识的管理
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一种个人知识,具有缄默性、内隐型等典型特征,其没有完全形成一种系统化、规范化、可操作化并且充分共享的信息知识。加强对专家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管理一方面需要专家型教师提升对实践性知识的自我认知能力,并且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与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教学管理与激励机制,以更好地共享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而促进教师管理团队的共同进步与提升。
2.基于教师群体的科学化管理
这是基于教师群体进行的规范化管理,主要通过学科教研组、教师共同体、教师自组织等方式以达到对整个教师团队有关教学实践性知识的一种管理,力求将个体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教学资源转化成一种有意识、规范化、体系化的教学管理知识,这也是学校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1)学科教研组的实践型知识管理
学科教研组是专门针对某一具体学科而进行的教学探究与研讨活动,这是对教师群体实践性知识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与途径。学科教研组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与多元的教授模式丰富本学科的知识内容。同时在学科教研的过程中,教师们还能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见的各种问题、各种教学困惑、教学迷茫以及自我的教学思考与认识与教研组成员分享交流,互解疑惑,共促成长。
(2)教师共同体实践性知识管理
这是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教师个人的教育资源与教学经验能否在不同的教师群体之间实现充分的共享与共用,不仅在于每个教师的自我意愿,更取决于教师内部组织的激励机制与共同体内部成员间的相互协作与沟通。所以要实现教师群体实践性知识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就必须把教师集体作为一个实践共同体进行激励与管理,。
(3)教师业余自组织的实践性知识管理
教师业余自组织与其他教师群体组织相比更具有组织模式的自发性与活动方式的灵活性,同时,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自组织也拥有广阔的网络交流媒介平台,这些都利于教师围绕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互动探讨,彼此交换想法、经验与心得,进而有利于教师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的积累、共享与创新。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机制
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个人知识包括缄默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种类型,以缄默性知识为主,所以学校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应该兼具显性管理机制与隐性管理机制。
1.显性管理机制
(1)设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主管人员
知识主管指在学校由专业人士专门负责教学实践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储存与创新,使教师实践性知识逐渐步入规范化与体系化,以达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共享。学校组织内部设立实践知识主管已成为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途径与举措。作为一名教育知识主管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教学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全面把握学校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管理现状,既看到本校教学实践性知识的丰富与优势所在,又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实践性知识在呈现模式、管理体制以及激励机制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同时,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实践性知识主管应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协作能力,能够通过教师间不同的互动模式、不同的沟通方式来挖掘个体教师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以达到共积经验、共享资源,更好地促进学校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管理。
(2)开发和应用学校实践性知识管理系统
学校实践性知识管理系统是对实践性知识进行系统化收集、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操作、创新性应用的现代网络管理平台,这套完整优质的管理体系主要用以测评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水平,分析其发展现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等。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管理系统需要充分考虑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显性特点与隐性特点,只有这样研发出一套优质、实用、高效而科学的管理模式与运作系统。
2.建立并优化教师自我管理组织
教师自我管理组织主要由学科教研组、教师共同体以及教师自组织构成,规范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不仅需要教师个体加强教学知识管理,更需要教师群体分享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经验,所以要重视教师群体在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中的重要地位。首先学科教研组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主要通过学科内部的集体备课、集体听课、学研讨等方式实现教师教育教学。教师共同体也是教师自我管理存在的一种形式,例如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共同体等等。国内学者杨南昌指出:“教师共同体隐性知识的转化和共享能够促进全体成员的知识创新以达到专业发展提升学校竞争力这一共同愿景。”[4]教师共同体良好的沟通性、开放性、灵活性有利于优化教师资源,加强整个教师群体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管理。教师自组织与以上两种组织相比较更灵活、自由、活泼,它常以正式或非正式的组织模式呈现出来。这些自组织轻松、活泼、舒适的交流氛围往往有利于分享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
(1)构建人性化的教师激励机制
人性化的教师激励机制是实现知识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比如建立合理的工作报酬激励法,通过工资报酬分层化管理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工作激情,以使教师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我价值。时间激励法一方面保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与方法;另一方面也强调教师时间的相对自由性,借此可以放松身心、休闲娱乐,进而对教育教学进行梳理与疏导。适当地减少工作时间以及带薪休假都是时间激励法的良好体现。
(2)建设互动的教师文化场域
野中郁次郎指出:“场是一种群体共享的环境状况,换句话说,即知识的创造和应用、知识资产配置过程的基地。”[5]这明确指出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要基于一定的环境与氛围,即它不能远离“场”而存在,而是需要建立一种互动的教师文化场域。这些场所与场域的形成有利于在轻松融洽的环境氛围中分享优质的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共用,进而促进教师个人及教师群体专业素养的提升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3)形成共享教学文化氛围
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实质上是将教师个体的优秀教学经验与教学资源在教师群体间分享、共用与再创新,以将个体优秀的教学资源转化为教师群体的教学经验。这种共享型的组织文化往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合作性,这是共享性教师文化的一大特性,不仅强调教师个体之间进行知识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更注重教师群体间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合作。托马斯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专向就是将关注的重心从个人化的努力转向学习者的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教师通过参与合作性的实践来滋养自己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6]可见,共享性教师文化有利于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和谐融洽的教师文化以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第二,学习性。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实际上是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师间流动的过程,更是教师自学、他学以及互学的过程,所以学校应鼓励学习型教师团队的建立与浓厚型学习氛围的养成。第三,宽容信任性。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离不开包容信任、和谐融洽的场域文化氛围,这样教师才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教学见解,不仅可以共享成功的教学经验,而且可以分享失败的教学经验,更有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信任感与融洽感。
————————
参考文献
[1] 陈向明.实践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2]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钟启泉.实践性知识问答录[J].全球教育展望,2004(4).
[4] 杨南昌,谢云,熊频.SECI:一种教师共同体知识创新与专业发展的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
[5] [日]野中郁次郎,绀野登著.知识经营的魅力——知识管理与当今时代[M].赵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6] [美]迈克尔·富兰著.教育变革新意义[M].赵中健,陈霞,李敏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王依群(197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综合办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