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
人活着最需要什么?大约,只有将死的时候才看得最清吧。
有一个人,就从别人的死那里获得了生的经验。这个人,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据《清稗类钞》记载,“余姚黄梨洲入国朝而隐”。明亡之后,他选择了隐居。据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到雪交亭枯坐,一坐就是好长时间,连天色将晚都浑然不觉。疲倦的时候,就到田垄之间走走,走累了,就回来坐坐。就这样,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清寂地过。
有一件家具可以作为佐证。他所趴的那张桌子,日久天长,竟然留下了双肘的印痕。
黃宗羲说,他是个死过好多次的人。清政府悬赏捉拿过他两次,指明要逮捕他一次,他被围困在城里一次,被揭发谋反两三次,另外,还有一次差点在沙地里气绝,真可谓九死一生。
黄宗羲为什么要讲这些呢?他故意绕个弯子,谈及历史上的两个人,一个是秦相李斯,一个是西晋的名士陆机。李斯将要被腰斩的时候,回过头来对二儿子说:“我多想跟你一块儿牵着猎狗,到咱们上蔡县的东门去打野兔啊,可是,现在一切都晚了。”陆机临死的时候,也曾经感叹说:“唉,华亭的鹤鸣声,从此再也听不到了。”
黄宗羲觉得,李斯和陆机临死时所遗憾不能做到的,他现在都可以做到,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幸运吗?他接着说:“不自爱惜,而费之于庆吊吉凶之间,九原可作,李斯、陆机其不以吾为怪乎?”意思是,如果我还把人生浪费在琐碎之中,而不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李斯和陆机若能死而复生,一定会笑话我的。
对于人生,有的人是看不明白,有的人看明白了而做不到。黄宗羲大概就是那个既看得透彻又活得清醒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