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梅
【摘要】现代风景园林设计越来越科学化、人性化,其核心就是引入了生态科学的系统思想和方法。通过对近现代西方景园设计中生态科学应用发展阶段的阐述,说明生态科学在景园设计中应用的发展过程,表明现代景园设计的发展方向就是生态系统科学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的综合设计理念。
【关键词】生态科学;景园设计;应用;发展
在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不仅流露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人们对自然与文化也有了一种全新认识,从而提高了人们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在1969年,著名科学家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得以问世,其中提到将生态学的思想充分的应用到现代的风景园林设计当中,从而产生了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设计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同时能够将风景园林设计和生态学更加完美的结合,使得现代园林设计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从而也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前的生态园林设计中,所谓生态主义也即是说设计己经不能够仅纸上谈兵,同时也不再是一些设计师的试验内容。而随着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得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同时还能够为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创造条件。然而就目前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发展应用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风景园林的发展,同时还制约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水平,就必须要加大对其的分析研究力度。本文从与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生态学理论出发,对生态学和园林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生态学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我国今后的风景园林设计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
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乔木、灌木、草本)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同时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与四周环境协调,依其处地理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选择合理的植物,是营造城市园林景观成功与否的关键。
2 生态园林充实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依靠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尽量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另外以植物群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增加绿量构建生态园林。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生态园林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提高生态效益。同时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生态园林以其所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配置形式,构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3 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包括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设计形式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托,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理念之中,已达到二者相融合的目的。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出现的又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也是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
4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应用
4.1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己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
4.2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
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4.3土壤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在美国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
利用生态关系进行土壤改换是设计师最后采用的方法,如果按照常规肯定会选择换土等简单措施,不会采取利用细菌等生态关系来进行生态改造,那么也就不能达到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重成绩。
结 语
近现代西方景园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发展各个阶段,也是生态科学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类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应用和发展进程,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轨迹,是人类对生态环境不断加深认识和觉醒的过程。如何使设计既具艺术的感染力又具科学的合理性,成为生态设计的核心任务。当然,景园设计中所有生态理念对环境的积极意义,最终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以实现。随着公众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手段的不断改进,态学的理念将日益深入人心,并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同时对生态学理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深入和对设计手法的探索与拓展也必将更进一步。工程技術的支持#多学科#各专业的合作是未来生态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徐化成.景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2]傅伯杰,陈利顶.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J].生态学杂志,2000,19(1)42-45.
[4]骆天庆.近现代西方景园生态设计思想的发展[J].上海绿化,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