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锋
摘 要:地铁调度与指挥是保证地铁正常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采取有效的调度方式,才能够提高地铁的运行质量,实现地铁的安全运行。为此,本文主要就地铁行车调度应急处理原则作了具体的分析,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地铁;控制中心;行车调度;应急处理
引 言: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地铁建设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地铁运行安全与应急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高地铁行车调度的应急处理能力,对于确保乘客的人身安全、设备设施安全、提高运营服务水平、维护地铁公司的公众形象、争取城市公交系统在市民中的良好口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地铁行车组织中调度调整的作用
地铁的运营以及管理是一项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其运营过程中,所有出现的情况都非常复杂,并且无法预料,例如客流量的变化、列车晚点、运营不稳定、突发事件或者列车中设备故障等,都极大的影响到地铁的正常运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列车的各种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调度调整方式,以此保证列车根据图纸实现安全的运行。
在紧急情况下,工作人员更加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的调度调整方式来指挥列车的运营工作,从而将地铁中各种设备、设施的使用功能充分发挥,并且有效的提高地铁的运输能力,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的发生。
2 地铁行车组织中调度调整的原则
在地铁正常运营当中,工作人员在选择调度调整方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的原则有:
2.1 安全性原则
它是保证地铁运行的命脉,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工作人员在进行调度调整的过程中,都需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不仅是保证地铁的安全,行车安全,更需要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2.2 快速原则
工作人员在进行调度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快”,坚持做到反应快、报告快、处置快,只有这样,才可以将突发事件影响范围缩小,避免更大的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地铁及乘客的安全。
2.3 全面性原则
在调度调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全方位考虑,绝不能够只重视故障部位以及突发事件,这样极有可能导致更大事故的发生。
2.4 服务性原则
地铁的运营工作是服务的基础部分,在进行调度调整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考虑到乘客方面,将最新消息告知乘客,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3 行车调度应处理方法
尽管每个城市、每条地铁线路的轨道、车辆、牵引供电设备、人员素质、规章制度等不尽相同,但是同为轨道交通,原理大致一样。紧急处理事故、事件发生的前五分钟的紧急处理尤为重要,行车调度员的决策、指挥以及现场车站人员、司机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事故、事件的发展走向以及最终造成的社会影响、损失程度。
3.1 行车调度员通过监控发现、或者接到现场的报告有事故、事件的发生,首先应该做以下的事情。
3.1.1了解判断,向现场了解情况,对故障作出判断,必要时与其它行车调度员、控制主任、电调、环调、现场人员一起判断。比如大面积停电时,行调需要与电调一起判断故障区域、停电原因,电调甚至还要与供电局了解停电情况;再如遇到列车司机被劫持、行车调度员无法与司机直接联系时需要通过现场人员确认劫持的发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3.1.2緊急行车,事发列车应该继续正常行车、限速行车、惰行进站、在车站通过还是立即停车,后续列车是否需要扣停,对邻线的行车有什么限制,这些问题需要立即做出决定,并且布置到相关的列车司机、车站。
3.2通报突发事故、事件的处理有时不仅要动用本公司的人力、物力资源,还需要动用社会资源,甚至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而且控制中心不仅仅是处理中心,也是信息中心,所有事故、事件现场的信息汇总到控制中心,然后再传播出去;如果遇到列车晚点等情况,控制中心应当及时发布信息,以免影响乘客出行。遇突发事故、事件,控制中心应当保证信息流转的通畅,通报以下部门或者单位。
3.2.1通知本公司车辆部门、维修部门、车站等部门以及上级领导。通知车站和司机以利于车站和司机及时向乘客发布列车晚点信息,使乘客知晓地铁运营情况,可以考虑选择其他的方式出行;同时通知维修人员、抢险人员、抢修车辆等及时调配和出动,以最快的速度抢修抢险,将损失降低到最小;另外还需通知公司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掌握事故、事件处理的进度,把握地铁信息的对外发布。
3.2.2通知与本线路有换乘的相邻线路的车站、控制中心。本线路发生事故、事件中断运营,可能导致乘客在换乘站大量换乘,导致邻线线路客流激增。此时需要通知邻线线路的车站和控制中心,实现信息共享、地铁网络化运营的目标。
3.2.3必要时通知地铁公安、110、119、120、122、所在地区应急指挥中心等。当遇到发生治安、刑事案件、火灾、人员伤亡等情况时,仅仅依靠地铁的力量不足以圆满处理整个事故、事件,此时需要通知相关的社会部门,寻求社会支援。
3.3处理,发生事故、事件时,地铁线路可以按照地域划分为事发区域和非事发区域,其中,事发区域是处理的重点。
3.3.1事发区域
(1) 任命事件处理主任:事故、事件现场千头万绪、人员杂多,必须要任命唯一的现场总指挥,全权负责调度现场所有人员、设备,并随时向控制中心汇报处理的进度,确保行车指挥的集中领导、单一指挥、逐级负责。事件处理主任便是现场总指挥。在事故、事件发生初期一般由车站的值班站长担任事件处理主任,公司更高层的管理人员到达现场后,接替事件处理主任,值班站长变为事件处理主任助手。
(2) 行车:事发、后续列车原地待令,或者退行,或者进站等等,视情况而定;同时需要考虑如果事故、事件发生在区间,区间是否需要封锁。
(3) 停电、挂地线:事发区域的牵引供电、低压供电是否需要停电,同时牵引供电停电后是否需要挂接地线以确保人身安全。
(4) 清客、疏散、车站关站:必要时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列车清客、车站疏散甚至关站。需要时可以安排空车前往车站疏散乘客、员工。
(5) 排烟、送风、照明:在地下车站发生火灾、爆炸等产生比较浓的烟雾的时候,需要启动相关设备排烟、送风,地下车站和高架车站照明不良的时候也需要开启紧急照明设备。
3.3.2全线:
(1) 必要时改变基本闭塞法,行车闭塞法及列车驾驶模式采用降级模式,尽量不中断行车。此时甚至采用人工摇道岔、准备列车进路的方式,虽然效率很低,但仍可以维持行车。
(2) 必要时采用加开替开列车、列车在车站多停或不停站通过、列车中途折返、小交路运行、列车单线双方向运行等等多种列车运行调整手段,注意控制列车间隔以防止追尾等次生事故的发生,注意听从警方的指挥。
3.4 加强地铁安保部门的工作,建立安全检查制度,预防运营事故发生 。安全检查是对安全工作实施有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运用“破窗理论”抓隐患,抓漏洞,漏洞不补必酿大祸。建立班组每周一查,中心每旬一查,专业管理系统每月一查,公司每季一查的制度,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专项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安全检查以自查自纠为重点,自下而上,查找不足。严抓隐患整改,按照“五个落实”,即任务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质量落实、时间落实,按期整改完成;在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的同时,逐步建立安全隐患管理机制,将安全检查和隐患管理统一起来,并落实到工作制度中,形成健全的检查网络,实施有效监控。
4 结语
总之,调度调整方式在地铁行车组织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若遭遇突发事件或设备故障时,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及时灵活地运用各种有效的调度调整方式进行调整,并遵守“安全、快速、全面、服务”的原则,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减少损失、维持运营、确保服务。
参考文献:
[1]季令.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刘建坤. 总调度所在地铁运营中的作用[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9(03).
[3]孙涛. 地铁行车调度中心可用性评估[J]. 制造业自动化.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