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

2015-10-21 19:08李捷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运营管理轨道交通协同

李捷

【摘要】安全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和管理成效,有必要构建起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全面掌握安全管理要素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强化安全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从而大幅度降低事故损失,提高事故防范能力。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涵义、构建以及配套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安全管理;协同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涵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是指通过协调、集成和优化各项安全信息和资源,构建起功能完善的系统整体,实现对运营安全全过程的集成化管理。协同机制的运行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實现安全管理全要素协同。协同机制要全面覆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的所有要素,将单一事故的安全管理转变为对全部安全要素的管理;二是实现安全管理全过程协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管理过程包括事故预防、事故缓解、事故抵抗、事故救援、事故恢复等阶段,通过建立起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可以将不同阶段中所涉及的安全防御管理、安全应急管理、安全危机管理整合到安全管理系统循环体系中,对安全管理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三是实现安全管理全方位协同。通过构建协同机制,能够协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各系统、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强化各系统、各主体的沟通与合作,整合和高效利用安全信息与资源,构建起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全寿命周期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构建

(一)建设协同机制技术支撑平台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构建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通过引入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讯平台、空间和属性数据库等,全面采集、处理和分析安全信息,状态监视安全管理单元,为安全管理指挥调度和决策提供依据。协同机制技术支撑平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模型。一是安全预警与事故扩散分析模型。该模型利用安全监控设施和GIS图层的实时叠加分析功能,实时监测和预警城市轨道交通的重点安全区域,分析安全事件空间分布和发展趋势,有效预警次生事件,定性和定量评估事故救援所需的各项资源,为组织和协调事故救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安全事件空间定位和分析模型。该模型可实现对安全事件的空间定位,让安全管理人员掌握安全管理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和类型,在最短时间内通知最适合的事故救援机构和人员,并确定事故疏散地点,分析事故所带来的破坏程度。三是安全调度优化模型。该模型是一种用于优化安全信息、组织和资源调度路径的动态网络流模型,能够使安全管理部门实时掌握安全信息流、组织流和资源流的动态变化,从而制定安全管理调度方案。

(二)安全信息协同运行

在安全管理网络中,各个安全管理节点是信息收集和汇集的地方,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各节点的安全信息会根据事件的情况,逐级向枢纽节点传递,各枢纽节点之间交互沟通指令。随着安全事件的发展,各枢纽节点会不断修正加工后的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并向下级传递信息,实现信息联动,为各管理主体组织安全工作提供信息依据。

(三)安全组织协同运行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中,要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活动实施人员和设备检验人员的工作职责,协调好各管理主体之间的工作任务,保证安全组织协同运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笔者建议可构建以下安全管理组织协同运行模式:由企业总经理或安全管理部门总负责人承担全部安全责任,安全管理部门下设运营服务部、车辆管理部、维修中心、资料室四个分部门。其中,运营服务部负责控制轨道交通运行中的安全环境,包括车上安全、车站安全和应急准备管理;车辆管理部负责对车辆安全状况进行监督管理;维修中心负责设备安全管理,包括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通风系统以及辅助设施的设备安全管理;资料室负责收集、整理和归档安全管理文件和资料。

(四)安全资源协同管理

安全资源协同管理是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实现环节。安全资源协同管理要对安全网络的全部资源进行分阶段、分级、分层管理,并建立起资源协同响应程序,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就会自动启动该程序,根据事件的发展状况,合理调度各项资源,确保资源能够满足安全事件地点的配置需要。若资源供给不足,则要启动资源协同补给程序,通过优化布局和协同管理,调度安全管理其他节点的资源向安全事件地点合理流动,避免各安全管理节点随意调度资源而造成资源浪费。

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配套措施

(一)健全运营监督检查制度

首先,遵循定期检查、随机抽查的原则,对轨道交通现场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排查安全隐患,尤其要将电扶梯运行安全、进站安检、消防和通风应急保障等环节作为安全检查重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消除事故隐患。其次,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况,掌握车辆的技术性能,定期做好车辆及其设备保养维护工作,确保车辆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再次,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基本条件的监督检查,消防部门、安监部门、质监部门、卫生防疫部门等部门要联合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对运营基本条件进行专项验收,保障轨道交通运行安全。

(二)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首先,认真编制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制作安全防范、紧急逃生技巧等视频短片,利用广播系统进行宣传,使乘客掌握一定的自救能力和救援能力,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其次,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和级别,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实行24小时全天候轮班值守制度,方便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响应报警信息。再次,定期组织火灾、恐怖袭击、消防、毒气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轨道交通运营单位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首先,落实岗前培训制度,要求员工在取得有关部门发放的从业资格证后才能上岗,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严把从业人员的资格准入关。其次,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法规、政策,运用案例教育法,使员工深知事故的破坏性,从而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充分发挥安全教育的警示作用。再次,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业务培训,并积极开展轨道交通调度、监控、安检等业务技能比赛,提高员工安全管理意识,为实现运营安全规范管理和协同管理奠定基础。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安全管理环境,为了提高安全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事故防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必须构建起安全管理协同机制。在实施安全管理协同机制的背景下,不断促进各管理主体协同完成安全管理任务,实现安全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安全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周零非.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J].低碳世界.2014(11).

[2]张航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江西建材.2015(5).

[3]习江鹏.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10).

[4]罗玉媛.浅谈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

[5]张彧锋.韩泉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安全保障平台的设计与仿真实现[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12).

猜你喜欢
运营管理轨道交通协同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
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运营管理
医药制造型企业总部层面运营管理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