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声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在建筑工程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值得我们考虑的,把人的安全始终放在首位,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基于此,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入手,主要分析了建筑施工风险来源并提出相关措施,以供参考。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建筑安全;风险管理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那么再好再快的发展都失去了意义。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高度和谐统一。当前我国正在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这个过程中,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用科学发展的行动实现将来的幸福生活。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非常重要。高度重视建筑安全生产工作,加大重大环节的安全检查力度,确保较好的建筑安全生产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建筑安全风险管理迫在眉睫,具有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建筑施工安全进行风险估量的时候,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而且需要对风险发生的概率做出评估,估计出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等。风险的识别主要是为管理者进行风险管理的时候提供方向和角度的,而风险的估量主要是为其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建筑施工阶段风险的来源及途径
建筑工程方面的安全风险来自各方面,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方面的风险
1.1 宏观方面主要有恶劣的天气情况、恶劣的现场条件、未曾预料到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未曾预料到的一些不利地理条件、工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
1.2 微观方面主要是指施工现场条件特别恶劣,处于陡坡、隧道、潮湿或雷雨多发区,如无相应的防护措施,极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或是施工区域持续高温、多有凶猛动物、毒蚊虫等,易使员工受到袭击或伤害。
2、 社会方面的风险
指政治方面的各种事件和原因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战争、政策多变、动乱等因素带来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也往往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导致一些建筑企业血本无归。
3、 经济方面的风险
指在经济领域中各种导致建筑企业经营遭受损失的风险。如汇率波动、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建材和人工费的涨落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销售行情等等。
4、 组织与管理方面的风险
主要是指由于项目有关各方关系不协调以及其他不确定性而引起的风险;或是在总体方案确定、投资决策、设计施工队伍的选择等方面,决策出现失误对工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或是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合同条款不清楚导致企业损失;或是生产指挥不当、操作人员观察不够,导致机械设备损坏伤害现场人员等等。
5、 法律条文与实施方面的风险
建筑行业法律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相关法律的内容的频繁变化导致建筑企业无所适从,或是对相关法律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工程中可能有触犯法律带来损失的行为等等。
三、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1、加强安全责任管理体系
首先应该结合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责任体系,并不断完善和加强体系的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实施要通过各种途径强调提高建设单位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生产责任,要制定并实施责任到人的有效措施来建立对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施工安全方面的责任追究制度。应要求项目负责单位评估安全风险,并制定事故紧急措施预案,提交相应管理单位,并实时更新。这些措施都是为完善和加强责任管理体系,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以降低安全风险。
2、注重安全施工技术的提升
要设计完善的施工组织方案,保证各项施工作业都有序的进行,同 时具备较强的安全性,另外,还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 机械设备对于施工来说十分的重要,因此,必须要保证机械设备 的质量,定期 的对其进行维修和检査,以便于避免机械设备 自身存在安全隐患 。
3、提升建筑风险评价人员的综合素质
如果评价人员不能够达到相关的标准,那么也将会使得建筑风险评价形同虚設,评价结果失真。因此,需要对我国的建筑风险评价人员进行综合培训,以此来提升起综合素质。所以,施工部门应该根据评价人员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风险教育培训。而对于管理层的人员来说,应该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安全风险的管理方面; 工人干部等人的培训工作重点放在对危险源的识别和风险评价标准的学习等方面;基层工作人员要重点培训期在施工现场的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
4、确保机械设备性能的可靠性
如果机械设备的性能一且出现问题,那么很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必须要提升机械设备性能的可靠性 。,首先是建立完善 的装卸标准,保证使用 的 安全性,其次是在机械设备进场之前进行严格的性能检测,最后是注重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检查工作。
5、制定合适的安全控制机制
安全控制机制的有效实施,一方面需要工程项目负责人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并在这种机制下,服从安排,使所有的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有序进行。保证安全控制机制的有效进行,涉及到施工现场的管理,要创造一种安全人人有责的氛围,要职责分明,但不失团结;要加强事故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从原料的准入安全、人员施工安全、机械操作安全等各个方面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作出相应的评价,以作为制定和完善安全事故相应机制的依据。
6、对常见风险进行重点防控
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其风险有很多,而且也是多方面的。但是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很多风险的发生都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在施工的过程中都发生过相类似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对建筑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的时候,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风险因素要给予必要的重视,并从一开始就对这些风险进行重点防控,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常见风险所导致的损失产生。
7、加强安全教育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和以往相比,无论是在规模上,项目技术的复杂性上,还是安全事故发生等方面,都比以往任何时期要大得多,施工阶段所存在的风险比以前增加了许多。安全教育培训除了能增加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之外,还能有效地让工程人员了解到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通过相应的教培实际案例,让工程人员提高对事故的深层认知,加上相应的现场紧急处理演练,也可以提高工程人员的紧急事故的处理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建筑安全生产的因素有很多,只有通过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建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工程施工人员要重视安全风险问题,只有将这些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才能保障工程项目的稳定有序进行。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实践,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郝会娟,高继威.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江西建材工程管理,2015( 2) .
[2]张开新.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与防范[J]. 建筑安全,2015( 3) .
[3]胡小鹏.对我国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
[4]吴小刚,李洵,张土乔,陈旭昱.建筑工程安全的风险识别及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