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睿
【摘要】为治理河势稳定,长江堤防上对于岸坡稳定,传统的施工方法是采用水下抛石、护坎、护坡等形式,当前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模袋混凝土,即有效地解决了防护问题,又美化了堤防,真正做到“美丽水利、生态水利、科技水利”。
【关键词】长江堤防;护岸;模袋混凝土;应用
引 言
合裕航道是安徽合肥及巢湖周边地区通往长江的唯一水上通道,连接合巢芜三市,通江达海,是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布局规划“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中的一线,是安徽省航道主骨架“两干三支”中的一支,规划航道等级为Ⅲ级。
裕溪闸裕扩建工程座落于芜湖市鸠江区境内,其下游段直接接入长江,是合裕航道的一个控制性组成部分,主要由船闸主体工程、跨闸公路桥、无为大堤退建工程等三部分构成,其中无为大堤退建段长约500m,最大退距60m,由土方、桩基、石方、混凝土等构成。
无为大堤属长江干流1级堤防,全长124.2公里,保护着国家重要的交通、电力、军工设施等防洪安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极其重要。由于该退建堤段为新建堤防,其外侧(长江侧)为新建的船闸主航道,退堤后该段外护堤地宽度仅为20m,小于法定的护堤地宽度50m。为此必须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予以保证堤防安全,经多次设计方案比选,外侧堤身防护工程措施为:高程5.0m(吴淞高程下同)~13.9m采用12cm厚C20混凝土预制块护坡,5.0m~-0.63m(航道底部)采用20cm厚C20模袋混凝土进行防护。高程5.0m~-0.63m之间坡比为1:3,固脚处(5.0m )设2m宽平台,顶部模袋混凝土伸入固脚(5.0m )1m深,护底底部模袋混凝土水平伸长10m插入事先开挖的槽内(-0.93m),模袋混凝土工程量为3047m3。
1 施工方法
本工程采用模袋混凝土施工工艺,替代水下抛石、护坎等固脚防护的传统施工方法。模袋混凝土是一种形象的称呼,顾名思义是采用模袋作为混凝土浇筑时的模板,采用泵送混凝土运输,通过软管插入指定模袋内进行浇筑,人工踩密、踩实、踩平,待混凝土凝结硬化后,靠混凝土的自重和水压力与堤坡的坡面紧密相贴,形成防护。
2 施工顺序
模袋混凝土施工流程:测量放样→整坡→铺设模袋→安装管道→浇筑固脚处混凝土→浇筑坡面混凝土→清理与养护。
本工程施工顺序:先上游后下游,先頂部后底部。
3 模袋混凝土施工的几个关键点
3.1整坡控制
坡面质量,是保证模袋混凝土浇筑成型感观质量的重要保证。模袋混凝土一般情况下,一部分露在水下,一部分露在水上,因此坡面整理通常也会遇到水下整坡,水上部分的坡面整理易控制,方法也简单,但水下部分坡面整理不易控制。理想的办法是采取抓斗式挖泥船修坡,先用全站仪测量水平坡长,定出坡脚点,采用直接开挖法的施工方法,通过在边坡上横向密集设立样标,横向间距应控制在2m左右,主要是通过熟练挖机手精心操作完成,边整坡边测量,整坡完成后再由潜水员下水检查坡面平整度。
3.2模袋控制
混凝土模袋为两层全丙纶高强机织布制作,外层具有透水性,采用全丙纶高强机织布制作,两层机织布之间每隔20 cm布置l组拉筋(化纤绳)相连,要求模袋质量控制在不小500g/cm2。模袋使用前要求送至符合要求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等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模袋需要加工成长方形,按设计要求进行订制,每块长度为12m,每块宜分成3小块,每小块长度大小相等,同时考虑3%富余量以备充灌时收缩量的储备,每小块加工成3个充灌口,分别位于上、中、下部,灌口高30 cm、直径30 cm左右。
3.3模袋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模袋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关键在于模袋的准确放样与定位,粗细骨料的选择以及混凝土踩实等工作。它主要由水上、水下两部分人员齐心协力来完成的。
3.3.1铺袋。
经过测量放样,准确定出边坡底部(-0.63m)坡脚点,插上一排红旗作为标志。施工要点:
(1)模袋铺装前,安排质检员进行外观质量再检查,无破损、无孔洞方可使用。按照四块一仓(4×12m)的方法进行浇筑,每两块模袋缝在一起,两块与两块之间暂不搭接,工人将铺袋运在施工指定部位,平铺展开,每块顶部系上绳扣,底部各系上1t重的锚。
(2)相邻两块模袋的搭接宽度不小30cm,使用手提缝纫机牢固连接。
(3)工人登船后,将搭接好的两块模袋,顶部通过绳扣固定在岸上,底部通过小船,慢慢向水下拖动,放锚固定,锚绳保持松紧适度。
(4)注意事项:工人不能穿带尖钉的鞋子,不能使用锐利工具,防止损坏模袋,先浇的一片模袋平铺在水中,待充灌结束后,再与另一片搭接,平铺水中。
3.3.2粗细骨料选择。
(1)石子最大粒径控制在20cm以内,混凝土拌和物应具备良好的和易性,且符合泵送混凝土相关规范要求。
(2)水灰比不宜大于0.55,若水灰比过大,析水现象严重,待混凝土凝结后,模袋表面会有凹陷现象。
(3)充灌砼坍落度一般在200 mm以上,同时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具体通过现场进行试验确定。
3.3.3混凝土浇筑。
按照先顶部后底部的原则,先充灌固脚平台处模袋,再浇其以下部位模袋。底部混凝土充灌时,应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
(1)在固脚平台紧贴预制块坡脚部位开挖沟槽,沟槽宽30cm,深1.0m,作为顶部锚固压顶用,另选择坚固部位,按每块模袋打2根钢管桩进行布置。
固脚处平台宽度仅为2.0m,这是设计缺陷,从考虑固定模袋的角度出席,应加大平台宽度至5.0m。
(2)先充灌砂浆润滑管道,混凝土浇筑前,根据管道长度,适量先灌注纯砂浆,保持管道的润滑。
(3)封顶部位混凝土充灌结束后,将模袋折入沟槽,并将模袋用绳系在钢管桩上。充灌时,软管应插入模袋内30cm,扎紧灌口,并安排专人值守,充灌速度控制在10m3/h以内。
(4)顶部混凝土充灌结束后,再充灌底部,依次进行。充灌结束后及时扎紧袋口。
(5)养护。水下部分不需要进行养护,水上部分暴露在空气中,应洒水养护14天。
3.3.4模袋混凝土踩实。
模袋混凝土踩实主要分为水上部分压实和水下部分压实。
(1)水上部分浇筑时,初始压力控制在0.1mPA,正常输送时压力控制在0.2~0.3mPA,待混凝土进入模袋后,工人站成一排,有次序的在模袋表面进行踩动,保持混凝土密实,待模袋全部涨起,人工踩不动为好。
(2)水下部分主要通过潜水员控制,充灌压力和速度与水上保持一致,通过计算,每块模袋灌注时间相差不大,在收尾阶段由潜水员潜入水下,手持专用的探钩逐一检查,以钩不动为好,确保灌注数量和质量。
4 模袋混凝土施工的后评价
模袋混凝土,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型式多样,即有传统的模袋,也有镂空的模袋,中间部位还可植草,形成了生态护坡,较传统护岸(护坎)工程进行比较,质量可控,外观漂亮,经久耐用,最主要的是有效地控制了水下抛石过程中产生的“虚吨位”现象,适用范围较广。
模袋混凝土后期维护成本较低,主要工作是定期进行测量,避免滑动现象产生。
模袋混凝土建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工作的机理主要是通过土工编织袋充入混凝土产生类似“棉被状”贴在堤坡上,浇筑后形成了一个整体,因此它不能受外界长时间的振动与冲击,对于规划部门已明确作为码头、港口、船舶制造基地等河段不宜采用;另外若受外界力的冲击,易造成模袋滑动或损坏,且很难采取措施进行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