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中平
摘要: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存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民生产生活和粮食增产增收方面该工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改善和促进作用。然而,最近几年,这方面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开始存在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文章主要针对这些新问题和新矛盾来探讨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如今我国的新农村改革进程不断加快,不少加快农村发展的措施被陆续制定出来。而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和管理方面也不断加快了步伐。针对具体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新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也要求我们不断的进行机制的创新,对管理办法进行不断完善,这样才能与新农村体制的改革、发展相适应。
一、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
我国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有很多,诸如池塘、小型沟、水库、渠、机井以及坝等[1]。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建成了农村一部分现存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这部分是由乡、村集体投资投劳。还有一部分的兴建是通过贷款或其国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2]。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有出台了一些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增加了许多由农民个人与联合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然而因为某些条件的局限,使得这些工程还有不少问题存在。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管理上普遍较为落后。生产承包制实行之后,农民的集体观念愈发淡薄,凸显出较强的个体经济意识。例如用水方面,过去是一起管理和用水,如今却只想到用水,却忽略了水管理,还存在随处开挖、乱用水的情况。工程管理十分粗放,甚至可以说是基本不存在管理。此外,由于各领域难以统一生产进度,出于各自生产需要的考虑,进行随意的截流、堵坝、开挖等,这样水线、渠道都变得千疮百孔,也渐渐丧失了供水功能,农民们只得在农田区域进行打井灌溉。对地下水进行大量的开采,用宝贵的地下水来对农田进行灌溉这将会很大程度上浪费水资源。如此不但会影响农业生产,也会破坏生存环境。此外,因为森林被开垦过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在池塘和水库底部会有愈发后的淤积层。但承包者却无想法清淤,当然也缺少这样的能力,一直下去必然会引起更恶劣的问题,而洪灾也由此埋下隐患。
2.缺乏一定的财政投入,因为农村地方政府缺乏财力,因而对重点水利工程配套造成了严重制约,并且非常不利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3]。提出了新农村建设方案之后,尽管国家对农村水利的建设、管理予以大力支持,很大程度上支持着规划布局、项目安排等工作。然而我国有不少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难以有资金投入到工程建设和维护方面,这就导致有一些工程难以按时开工,建设工程往往无法按照计划来进行竣工验收。与此同时,国家和政府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还是要依靠受益群众来解决,地方和农民财力的限制也对地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造成了限制。
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方法
1.政府引导规划
首先,应该让乡镇将现有的规划与未来设想上交到县级部门。接下来县级部门基于此进行可行性探究,并做出总规划。主要是要整体性的分析和探究农田水利建设以及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将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来,接下来明确的规定建设目标、内容和任务,如此才能真正做到规划和管理的科学性。 基于对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的综合规划,而乡镇级政府则据此来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具体实施计划的制定。该规划应该向着村、山塘和组等实施到位,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多少的建设项目,要促使各村组都加以明确,要求有多少的维修费,在工程量和资金管理等方面要尽可能做到透明化。编制该实施规划的人员主要是乡镇政府组织的乡镇水管站的组织人员。编制时,应该让农民代表参加进来,讨论具体的实施规划内容,测算资金、工日,此外还包括实施方案的制定等。立足于规划,对农民进行引导,促使其更加积极的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使其了解水利工程是为他们自身谋福利的。
2.政府引导建设
原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是凭借农民群众的力量,所进行的工程建设是高强度的劳动,而且技术标准十分低。项目建设主要是依靠各级政府来进行主导,包括组织和全面的规划,其所处的位置是绝对指导性的,政府绝对建什么、怎么建以及建后管理等问题。尽管最终是有不少小型工程建成,但是建一个工程,就会相应的使政府背债务,农民背劳务。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首先就要进行严肃的自我反思,将解决问题的一些新办法探索出来,将政府引导管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新模式建立起来。建立新的机制,使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并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进行综合性引导。
3.财力支持
政府可通过一些政策的制定来对农民俢塘修堤进行扶持,诸如扶持、补助和奖励方面的政策。針对一些特困区,应该将相应的特别扶持方案制定出来,尽可能使农民在建设的过程中少出一些钱、多出一些力。以便这里的农民可以承受得起建设项目资金,同时也肩负的起付出的劳动。政府尽可能力所能及的为农民改变落后水利面貌提供最大的帮助,进而引导农民,促使其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做到量力而行。总而言之,一定要政府将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出来,进而引导农民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接下来真正转变到自主建设的角色。
4.引导和鼓励农民建立自主机制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有很多的点,较长的线以及很大的任务量。仅仅凭借政府必然难以将这样巨大的任务顺利完成。所以一定要有政府的引导,同时也要凭借农民大众的力量,这样任务才可能真正完成。一定要组织好和发动好农民,才有可能建设好和管理好这些项目。需要建立的自主机制应当与现下的农村发展形势相适应,并且符合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如此才能搞好水利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工作,形成良好循环。解决方式主要建议如下:
(1)通过资产承包、租赁的方式来实现三权分离。促使“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谁负责”的模式真正实现。借助工程承包以及租赁的方式,一是可以让经营责任人落实下来,明确资产管理责任人。另外,可见一些工程的维修管理费用落实好,对承包费、租赁费进行收取,这方面项目资产的维修改造经费就能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
(2)借助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建立来将管理维护方面的问题解决好。这里说的组织即农民用水户协会,产生于受益农民用水户代表大会,代表的是农民用户的利益。该组织通过对用水费的收取来对工程运行进行维护。如此,水利受益农民也将不会产生多少反感情绪。这样农田水利工程才能很好的运行,真正发挥作用。
三、结束语
在今后的农村水利建设中,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将会实际上真正促进中国新农村建设。在这一过程中,难免还会遭遇许多的困难和挫折,这就要求我们敢于迎接困难,敢于探索,对各种建设与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从而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能够走上良好的发展道路,为新农村的建设积极贡献自身的作用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胡学良.破解小农水发展难题.湖南水利水电,2008(6).
[2] 王风浪.浅析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设与管理.西部科技,2009 (8).
[3] 李燕琼.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如何建设发展.经济学家,2003 (4).
[4] 蔡世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河南水利,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