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香丽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求学之路经过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根据我的感受,孩子的思想越来越禁锢,行为越来越模式化。一个孩子在幼童时期,由于接受的环境还不是那么复杂,所以做起事情来为所欲为,表达起自己的感情来直截了当,想起事情来无所禁忌。这时候的幼童,他们的想象力是不受限制的。看到天上的风筝,他们会大声地向风筝问好;看到路边的小狗,他们会善意地提醒小狗该回去找妈妈了。可是当孩子进入了小学,开始接触大量书本上的知识,我们会逐渐发现,那份童真和无忌的想象力真是消失得太快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课堂教育的结果。
一、作为教师,在讲授课堂知识的时候不应该太强调课本上出现的知识
有的老师可能会反驳说学生想象力的消失是因为学生年龄增长的关系。这可能是一部分原因,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接触现实生活越来越多,思想会逐渐变得现实。但另一方面是老师在传授课堂知识的时候可能着重强调了“知识”,也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我们在和学生分析《我们的民族小学》的时候,讲到山里的小动物也来听同学们读书的片段,试问有几个教师让学生再试着说一说还有其他的那些小动物来听课了?它们的神态和动作又是什么样的?所以我认为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应该把课本知识和拓展想象相结合作为一项基本的授课内容来实施,这样一来,学生的想象力会随着书本知识的延伸而增强。
二、现在的课堂模式仍然禁锢着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现在的课堂模式,虽然一直在响应教学大纲的号召以学生为主體,但是还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归根结底原因有两个方面:教师教育思想的不完全转变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足。教师站在讲台上抑扬顿挫地范读课文,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地讲授知识灌输思想已经成了一种传统的“视觉效果”,让学生来站在讲台上或者分组探讨自主理解课文,教师在应试教育的要求下第一没有那个工夫,第二也没有那份精力来收拾乱哄哄的讨论后果。
三、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其实只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好奇心是想象力的前提,一个孩子的求学之路是漫长的过程,但是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消失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见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不能一心扑在成绩上,不能只关注孩子知识的增加,还应该关注孩子想象力的过度流失。因为只有保持了丰富的想象力,才有了前进的动力,才会使文明和科学不断的向前发展。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