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楠
【摘要】儿科患者在临床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儿科药物治疗又是儿科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通过了解目前我国儿科临床用药的现状,介绍儿科临床用药的自身特点,阐明儿科用药的潜在风险及主要注意事项,提出儿科合理用药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儿科;临床;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41-02
合理用藥的概念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 或调整合理的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 。儿科患者在临床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能将儿童简单视为成人的缩影。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新生儿和早产儿,在解剖、生理、 生化、病理、免疫等方面有着许多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而且年龄愈小,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差异越大。药物治疗又是儿科治疗学的基本方法,药物既有治疗疾病的有利作用,又有不利的不良反应 。所以儿科用药的合理性在临床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儿科用药特点
1.1 儿科用药具有特殊性
儿科用药的特殊性是由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所决定的。新生儿 出生后的第 1 年, 生长发育特别快, 一般情况下体重可以增加 3 倍。 因此,小儿用药必须按每日或每月每公斤体重多少来定用药剂量。 除体重增长迅速外,在正常条件下,小儿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是逐渐成熟的,有特殊的生理及代谢,对药物的吸收、代谢、有效性和潜在毒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儿科用药要根据患儿年龄区别对待
小儿的用药并不是简单的按年龄折算剂量就行。由于小儿正处于不断发育成长的时期,新陈代谢旺盛,血循环时间较短,肝肾功能尚不成熟,一般对药物排泄较快;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药物的转运、分布、解毒、排泄等功能日趋完善,因此不同年龄段的儿科用药具有不同的特点。
1.3 儿科用药较成人易发生不良反应
由于儿童正处于发育期,药物不良反应在儿科用药中发生率比较高。儿科用药中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大致有如下几种:①影响儿童骨骼及牙齿发育;②儿童锥体外系反应;③影响凝血系统,诱发哮喘、瑞氏综合征;④急性肾功能衰竭;⑤儿童泌尿系统损坏;⑥听力受到损坏;⑦导致中毒;⑧生殖系统受到影响。 2 我国儿科用药现状
经研究发现,我国儿科用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诊断与用药不符。部分医生给患者开具处方时,不依据临床诊断,而是 由患者需要而定。②用药剂量不合理。新生儿处于发育时期,身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均不成熟,因此,多数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和不良反应,在儿童与成人之间有显著差异,即使在不同年龄组的儿童间也存在着一定区别。③药物方法不当。主要体现在抗生素的给药时间间隔不当。④联合用药种类繁多。需要联合用药的感染通常包括:致病菌不明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严重感染、多重耐药菌株感染;需要长期用药并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单一抗菌药物有效时,不主张联合用药。若是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而采用联合用药时,也宜选用抗菌作用协同或相加的药物,减少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
3 儿科合理用药
儿科合理用药要求我们获得最佳临床治疗效果,即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最低的药物不良反应,最经济的药物利用,包括药物资源与费用。而且用药必须有针对性,针对病因,对症用药,少而精;抗菌药物一 般不用于预防;视患儿和全身情况选择给药方案,剂量视年龄甚至日龄而定; 严密观察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并随时调整,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力争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3.1 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药物
由于儿童的用药特点,临床选择药物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精心挑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服用方便、价格低廉的药物。儿童尤其新生儿不宜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较大患儿也尽量不用或少用。医生要做到明确特征,熟悉药物特性,合理选择药物,减少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对儿科药物不良反应的检测结果表明,用药品种数量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成正比,故应遵循“可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两种药物”的原则。
3.2 根据个体差异及患儿病情,选择合适剂量
剂量选择不当是儿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另一主要因素。儿科用药剂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儿童给药剂量的计算方法较多,根据体重、体表面积计算给药量较常用。但应注意,在婴幼儿时期对某些药物的剂量按体表面积计算与按体重计算有较大差别,尤其是新生儿时期差异更大。因此,按体表面积计算药量不适于新生儿及小婴儿。年长儿用体重计算剂量,计算结果偏大,注意不要超过成人的用量。无论哪种计算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体质不同、疾病不同、每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剂量上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时,应结合患儿当时的具体情况及临床经验作适当的调整 。
3.3 根据儿童生理特点,选择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仅影响药物的吸收,也关系到药物的分布和药物发挥作用的快慢、强弱及作用持续时间。应根据儿童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病情轻重缓急、患儿年龄、用药目的及药物本身性质 决定。正确的给药途径对保证药物的吸收及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应该注意的是给儿童用药,应因势利导。根据儿童年龄不同阶段生理特点和自主能力不同,采取适当的给药方法。特别是口服药,新生儿、婴幼儿吞咽能力较差,吞服片剂有一定困难,且大多不愿服药,稍有不慎还可误入气管。因此新生儿和婴儿最好给予滴剂,幼儿可给予糖浆剂、合剂、混悬剂等液体制剂,学龄儿童可给予片剂、胶囊等,并注意色、香、味,以减少或避免婴幼儿服药不合作等情况。喂药时还要耐心、仔细,防止药物的溅洒、量取误差等引起的给药剂量不准。同时口服给药要防止呕吐,切不能采取硬灌等粗暴方法,以防意外。
4结语
由于儿童处于迅速生长的发育过程中,生理特点独特,对药物具有特殊的反应性和敏感性,所以儿童用药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临床在治疗儿童疾病时,不仅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状态,还要掌握药物相关知识。 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目的,这是我们儿科临床药师和医生、护理人员共同肩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姜攀,百色市2011年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2):162-163;
[2] 张亚玲,艾如银. 儿科用药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 2012,1:071.
[3] 庞昌生,结合儿童生理特点探讨儿科用药的合理性[J] 中国药业,2012,20(22) 60-60
[4] 杨春贵,儿科合理用药综述 [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6)51-52.
[5]曾繁典,国家药物政策与临床合理用药[J]医药导报,2011,9(17);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