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
[摘要]简述气动潜孔锤在贵州施秉县喀斯特地貌缺水区的应用,阐述气动潜孔锤的技术参数、优缺点以及遇到的问题和相关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气动潜孔锤 参数 实际问题与处理办法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459-1
1引言
广西省三一○核地质大队于二○一四年参与了贵州省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地下水(机井)工程的施工,施工区域为黔东南施秉县,掌握该区域的含水岩性、结构、岩溶发育情况、地下水位埋深,为施秉县甘溪乡、白跺乡、杨柳镇等地提供安全的人畜饮供水水源点。施秉县属于喀斯特地貌,地层以灰岩与白云岩为主;根据甲方设计和该地区地势起伏大,岩溶地貌发育,干旱缺水等特点,选用履带式全液压气动潜孔锤进行施工。
2气动潜孔锤原理与特点
气动潜孔锤是将压缩空气既作为洗井介质,又作为破碎岩石的能量;使用这种方法钻进时,用地面的钻机通过钻杆对孔底施加压力和转矩,而用压缩空气驱动潜孔锤(即冲击器)对岩石进行冲击碎岩,实现冲击回转钻进;同时利用压缩空气对钻头进行冷却,并将孔底岩屑向上排出地表[1]。其主要特点是:钻进硬岩效率高,钻头寿命长,
回转速度低,扭矩小、钻压小、并有防斜作用;因为是以空气为介质的一种钻进方法,对含水层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实现负压钻进能有效的提高出水量;还能有效的解决在干旱缺水供水困难地区拉水打钻成本高,效率低、施工时间长的问题;履带式能解决施工点与点之间的设备搬运困难的问题。
3工程概况
为尽快解决施秉县周边缺水干旱区的人畜供水问题,我队2014年5月22日进场,2014年5月26日开钻,8月6日钻井结束,历时70天共成井12口,其中1口为干孔,总进尺1824米,总出水量为:1670m3/d,解決当地缺水干旱问题,达到甲方的要求。
4钻孔结构
(1)开孔口径为Φ278mm,钻进至完整基岩3~5m下入Φ245mm固井管,并注入水泥浆进行永久性止水固井,该地区入岩一般在22米左右。
(2)固井24小时后换径用Φ224mm潜孔锤钻头继续钻进至50米(安装水泵段),下入Φ219mm口径滤水管,以便后期安装水泵抽水,具体要按含水层的实际深度来安装。
(3)最后用Φ172潜孔锤钻头钻进至150米,做该机井的沉渣段。
5潜孔锤钻机设备参数
钻机型号是履带式全液压潜孔锤BDLD300型,可钻深度300米,最大孔径为320mm,工作风压1.05-2.46Mpa,回转速度1-105rpm,回转扭矩4.3KN,轴压力40.82KN,配备钻杆89×10×3000(mm)。空压机是美国寿力1070XH型,排气量30.3 m3/min,工作压力2.41Mpa。
6潜孔锤技术参数[1-2]
潜孔钻机技术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钻机效率和经济效益,它主要包括钻压、转速、供风量和风压等。
(1)潜孔锤破碎岩石主要是靠冲击力完成,钻进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冲击力的大小和冲击频率的多少,而钻压是保证冲击功率并发挥作用的铺助力。潜孔全面钻进,一般认为单位直径的压力值在30~90kg/cm。
(2)转速的高低主要和冲击器的冲击频率,规格大小以及钻岩的物理机械性质有关。一般直径在 200mm左右的钻孔,软岩层 30-50r/min、中硬地层 20-40r/min、硬岩层10-30r/min。
(3)供风量要根据所选潜孔锤的性能和钻孔深度及直径合理确定,达到潜孔锤既能正常工作,又能排除孔底岩粉[3]。
Q≥VK60(D-d)π/4
Q-供气量,m3/min;
D-孔径,m;
d-钻杆直径,m;
V-上返风速,一般取V≥15m/s;K-系数,一般取1.3左右。
(4)风压是与潜孔锤的冲击频率和冲击力有密切关系。研究资料表明,在潜孔锤钻进时,除正常工作所需风压外,还要加上克服水位以下的水柱压力及孔深时沿程压降。一般情况下,低压潜孔锤所需风压为0.5Mpa~0.7Mpa,高压潜孔锤所需风压为0.8Mpa~1.5Mpa。
7实际施工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ZK-201号钻孔施工点在施秉县白跺乡,钻孔坐标N:27°16′24″ E:108°13′26″ Z:965m,该区域地下裂隙发育较多,地层破碎,在钻进施工至103米处出现了压缩的空气往钻孔周边的裂隙跑,岩屑排不出去,如增加风压孔壁会出现掉块的现象,使得钻具回转、提动困难,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CDT-813泡沫剂,将配好的泡沫溶剂通过风管送入孔内,进行泡沫钻进,实际使用后得出结论:泡沫钻进不仅助排渣能力强还有一定的护壁堵漏的作用,还可以降低岩屑沉降速度,避免埋钻的发生。通过泡沫钻进,该孔终孔深度为150.5米,顺利完成施工。
另一个钻孔ZK3-01在施秉县甘溪乡,钻孔坐标N:27°04′28.5″E:108°16′00″ Z:694m,该钻孔钻进至90米位置遇到15米厚的松散强风化白云岩,出现排渣多,提上钻具放不下,孔壁坍塌的现象;开始采用灌水泥将岩石固结的办法,但因孔较深,风化岩层较厚没有成功;后来采取了先用Φ224mm钻头从50米扩孔至100米,下入2节长9米厚6mmΦ168的铁管,把风化层隔开,然后用Φ155潜孔锤钻头钻进至孔底。
8结束语
空气潜孔锤钻在该地区的应用确实解决了缺水、搬家难问题,成孔率快速而且高效,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但它也有不足之处:其稳定性较差,冲击器冲力大,钻机震动力大,对孔壁震动较大,容易破坏孔壁的稳定性,特别是干孔;在实际施工中操作不当容易造成井孔偏离;岩层井孔易卡钻头;冲击器潜孔钻头易脱落;岩粉易阻塞泉水孔,会有一少部分岩层粉在风压的作用下向井孔四周扩散阻塞出水孔,水流不出来,影响机井的涌水量;遇到破碎地层处理的方法较少,较难钻进。这对空气潜孔锤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制约,所以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地层要选择合适的设备与工艺,才能实现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耿瑞伦 陈星庆. 《多工艺空气钻探》. 地质出版社 . 1995年10月.
[2]杜祥麟等 《潜孔锤钻进技术》. 地质出版社. 1988年10月.
[3]岩土工程施工技术[M]. 成都理工大学.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