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畸形的MRI诊断

2015-10-21 19:51赵铭张祖平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征象脑血管造影

赵铭 张祖平

1 材料和方法

72例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7~67岁,平均29.7岁。临床表现:头痛32例,抽搐23例,肢体活动障碍、偏瘫、失语等中枢神经损伤症状14例,智力减退或发育落后2例,其他1例。其中脑AVM64例,31例经手术证实,1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22例通过典型MRI征象结合临床资料做出诊断;脑海绵状血管瘤8例,5例经手术证实,3例为MR、CT、DSA综合影像诊断。64例脑AVM中53例有CT资料,21例有脑血管造影或DSA资料;海绵状血管瘤均有CT和DSA资料。

所用设备为Diasonics公司生产的0.35T和Philips公司生产的0.5T超导型MRI系统。常规做横断面T1、T2加权像和矢状面T1加权像。使用头部线圈,采用SE序列扫描,TR/TE为500/25ms,2 700/30、80ms和480/20ms,2 700/20、80ms。層厚为5mm或10mm,1或2次激励,连续扫描。

2 结 果

2.1 脑AVM的影像学表现

2.1.1 MRI征象 ①AVM病灶的直接征象:64例的MRI分别表现有不同形态的流空信号,其中蜂窝状34例,弧线形或蚯蚓状21例,小圆形9例。29例见到粗大的供应动脉或(和)引流静脉,14例见到扩大的静脉窦,并有引流静脉导入。本组中发生于大脑脑叶内52例,小脑内4例,胼胝体和丘脑各2例,小脑天幕和大脑动脉环各1例,病变广泛累及一侧大脑半球2例,其中1例有大面积的面部血管瘤。病灶大小自数个小圆形到6cm×7cm流空信号。②出血征象:25例合并亚急性期出血,表现为T1和T2加权像上的点片状、斑片状及团块状高信号,其中5例有“铁环征”,出血破入脑室3例,破入蛛网膜下腔1例。另有2例陈旧性出血脑软化灶。③水肿与占位效应:AVM病灶本身未见有占位效应及周围组织水肿。在10例合并出血的病灶周围有水肿和占位效应;另有4例出血灶周围有占位效应,但无明显水肿。④脑实质破坏及萎缩:3例出现局限性脑萎缩,1例一侧大脑半球明显破坏、萎缩并累及对侧半球。脑积水2例,其中1例AVM病灶压迫中脑导水管,使之明显变窄。

2.1.2 CT、脑血管造影所见 53例脑AVM的CT表现为出血或高密度灶30例,高低混杂密度9例,低密度6例(图4),正常8例。53例中28例提示或不除外AVM,其余25例分别诊断为脑软化或梗塞4例,脑出血3例,脑囊虫和占位病变各2例,正常8例,有6例仅做征象描述未提出诊断。21例脑血管造影或DSA检查均见动脉期不规则迂曲的血管团并诊断为AVM,其中20例伴有增粗的供血动脉,19例见扭曲扩张的引流静脉早期出现,导入静脉窦。

2.2 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8例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为T1加权像上2例呈等信号,6例为略低与略高信号相混杂;T2加权像上信号强度均增高,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巢状表现,7例见极低信号环,2例瘤巢内见点状低信号。瘤巢直径1~3cm,无占位效应。CT检查6例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不均匀高密度灶,边界清楚,3例做增强扫描均有病灶轻度增强。DSA检查2例见末梢小血管扭曲增粗,其余6例未见异常。

3 讨 论

MRI对于脑AVM及其并发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CT,并可弥补脑血管造影的不足。有学者报道MRI可以发现部分血管造影隐匿的AVM。

由于AVM病灶内血液呈高速流动状态,在常用的SE序列上引起信号丢失现象,所以在T1、T2加权和质子密度像上均表现为流空现象,即在MR图像上呈黑色。流空信号簇是AVM在MRI上的特征性征象,代表含有相应快速流动血液的扩张血管通道。本组64例均见到流空信号,尤以蜂窝状为多,占53%。须注意的是在某些序列流动血液也会形成高信号,这是由于进入现象、偶数回波重聚或舒张期假门控所致。从本组资料看,流空现象以质子密度像显示得最好。在AVM病灶邻近处可见到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它们和增大的静脉窦也呈流空现象。引流静脉一般较粗,邻近脑皮质表面,且与静脉窦相连,而供应动脉相对较细,位于脑实质深部。AVM的供应动脉可以通过解剖部位推断,但具体确定在MR图像上较困难。

AVM需与血供丰富的肿瘤相鉴别,其要点为:①二者病灶形态不同,肿瘤可见实质性肿块,而AVM没有;②血管形态不同,AVM血管明显迂曲扩张,有时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而肿瘤供血血管常较细小,位于肿块周围;③并发症形态不同,肿瘤水肿和占位效应常较明显,而AVM则没有;④Gd-DTPA增强扫描像上肿瘤常有病灶增强,使肿块更显示明确,而AVM病灶一般没有增强。

Grawford等对217例脑AVM进行了长期的追踪观察,估计脑AVM出血发生率为42%。本组64例中25例合并亚急性出血,2例出血后脑软化。出血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场强的MRI上表现不同,在<0.5T的低场强条件下,急性期血肿与脑实质相比呈等信号,亚急性期与慢性期血肿在所有脉冲序列中均呈高信号。在出血灶或其边缘部有条状引流血管是AVM合并出血的特征性表现,此征象可用于鉴别AVM并发出血和肿瘤并发出血。在颅内血肿出现时,在MRI像上应寻找血肿周围大的血管证据以提示AVM,但没有发现大的血管并不能完全排除AVM是出血的原因。

MRI作为非创伤性影像手段,能提供组织的三维图像,良好地显示脑AVM的病灶大小、神经解剖位置、引流血管及病灶与深部组织结构、脑室系统、胼胝体的关系。本组64例AVM均以MRI上流空信号而明确诊断,而其中53例做CT检查的病人仅28例(52.8%)提示或不除外AVM,可见MRI在脑AVM的定性诊断上(尤其是颅底病灶)优于CT。此外MRI在显示AVM的并发症及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上优于CT和血管造影。

但MRI对急性期出血和钙化的显示不如CT;在AVM的供应动脉和引流静脉的显示上不如脑血管造影。这几种影像手段的结合,能够提高隐匿性AVM的发现率。

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幕上皮质下区,Voigt等统计164例,其中126例位于幕上,占76.8%。本组8例均位于幕上皮质下区,其MR征象为结节状或巢状肿块,T1像上呈不均匀的等或稍高信号,T2像上其信号强度稍增高,边缘欠规则,周边可见环状低信号,这是含铁血黄素沉积产生的顺磁效应所致。其CT征象为类圆形不均匀高密度灶。海绵状血管瘤常合并出血和钙化。MRI和CT在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上相似,在MRI上应注意将其与小的亚急性或慢性出血灶区别,而在CT上应注意将其与小的胶质瘤和炎性肉芽肿区别。脑血管造影和DSA对海绵状血管瘤的显示率较低,MRI与CT的联合应用或CT定期复查对确诊海绵状血管瘤有意义。

猜你喜欢
征象脑血管造影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分析
超声造影和x光造影区别?
如何看待CT冠状动脉造影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
肺内孤立性磨玻璃结节MSCT征象观察
良、恶性甲状腺肿块的临床研究及超声及CT的征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