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成本控制

2015-10-21 19:08阮晓威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建筑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

阮晓威

【摘要】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是一个公司全员参与的过程,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其决定了项目的基础、结构、材料等等方面,本文探讨了设计阶段成本控制措施。

【关键词】设计阶段;建筑项目;施工图;成本控制;

建筑项目成本控制对建设方来讲不是一个领导或哪个部门的工作, 需要公司重视、公司全员全过程参与,共同努力, 创造出成本管理的氛围, 并使成本控制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争取项目效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笔者认为设计阶段是成本的控制重点,本文对此做简要探讨。

1.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是进行建筑设计方案的经济因素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几个方面:

(1)平面形状

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对建筑物建造成本有显著的影响, 而且这些影响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 建筑平面形状越简单, 它的单位建造成本就越低。对一般建筑物而言, 外墙费用占建筑物建造成本很大比重, 一般会达到20%~30%, 平面形状对建筑物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墙费用的影响。

不同的设计可以通过检查外墙面积与建筑面积的比率或外墙周长与建筑面积的比率来加以比较。通常, 该比率越低, 设计就越经济。因此简单的平面形状在实际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

(2)建筑物大小

建筑物尺寸的加大, 一般会引起单位建造成本(即每平方米建筑面积建造成本)的降低。因为建筑尺寸的加大, 可能会引起墙与建筑面积的比率缩小, 房间的使用面积势必加大, 而内部隔墙、装饰、墙裙等的工程量也会成比例地减少, 装饰在墙上的门、窗的额外费用也会相应地下降。建筑物尺寸的加大能引起单位建造成本降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 对于一个较大的工程项目, 某些固定费用如运输、现场暂设工程的修建及其拆除、材料及构件储存场地、临时给水的安设和临时道路的修筑等准备工作, 不一定因建筑面积的扩大而有明显变化, 而固定费用占总建造成本的比率却会相应地降低。

(3)层高

层高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成本。根据统计结果, 层高每下降10cm, 工程成本降低1% 左右, 墙体材料可节约10%左右。为此, 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 适当降低层高可以节约建筑材料、减少劳动力消耗, 节约用地, 其结果必然使工程成本降低。

(4)层数

建筑物层数与建筑物建造成本有密切的关系, 增加建筑层数, 一般有利于节约用地, 从而降低工程成本。

(5) 结构柱网尺寸及布置

柱网尺寸及布置与建筑物建造成本也有很大关系, 如何确定结构的柱距与跨度是柱网布置的关键。无论是多层框架结构还是单层工业厂房的柱网布置, 都要既使结构受力合理, 又使施工方便, 从而降低成本。

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不同于方案设计阶段之处是设计更加细致, 这一阶段要涉及到结构、水、暖、电等。所以这一阶段是方案设计阶段目标成本管理能否实现的一个关键环节, 也是实现工程成本控制的主要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对成本控制的影响可以从设计范围、材料设備选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1) 设计范围

建筑设计通常要确定建筑物各主要平面和立面尺寸, 而且这个尺寸必须到位, 包括电梯用房, 配电用房、风机用房、空调机位、管道、风道、通道等等, 遗漏一处, 会对项目成本造成很大的损失。

2) 材料设备选用

一般材料设备的选用主要考虑2 方面: ①外墙装饰材料的选用。外墙装饰材料有涂料、面砖、花岗岩甚至铝板等。②窗户的选用。窗户一般采用铝合金材质, 铝合金窗的类型有落地窗、低开窗、飘窗、推拉窗、平开窗、断桥隔热铝合金窗等。上述材料设备选用不同, 工程造价相差很大, 因此设计时在考虑工程质量的同时又要考虑工程成本。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阶段成本控制主要涉及结构设计, 对于如何优化结构、合理计算荷载、配置含钢量和提高空间利用率等方面, 向设计单位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基础选型与设计

对基础的选型, 应选择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基础形式。设计单位首先应该认真解读地质资料, 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分区域分别选用不同基础形式, 在确保建筑物安全的基础上降低项目投资额, 具体情况如下: ①对于能采用天然地基的应该首先采用天然地基, 如持力层埋深不超过3m、地基承载力也满足上部荷重的要求、大部分可以设计成柱( 墙) 下独立基础的建筑均应首先采用天然地基。又如核心筒基础尽量不要设计成联合基础, 而应设计成独立基础, 设计天然地基应按规范的参数对地基承载力值进行深度和宽度修正。②桩基础持力层( 尤其是风化岩层) 应根据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的不同要求合理选择, 不应强求统一。 ③对于座落在中微风化岩层上的基础可以不受基础埋深的限制, 且其半下地室底板在满足抗浮的前提下可以按构造设计, 不必设计成梁板结构。④采用桩基础时, 如果地质条件允许, 应首选应用预应力管桩, 且应该大小桩型混用, 合理配桩, 其次才考虑其他桩型。

(2) 上部工程设计

对于上部结构设计, 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基础上, 应该合理设置结构钢筋和多种混凝土强度等级配置, 以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①采用合理结构形式, 尽量避免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②提倡梁配筋采用省钢筋方式配置, 即梁两角部位钢筋在跨中1/3截断, 以较小直径钢筋与其搭接。但应注意, 该钢筋应按受拉筋绑扎搭接( 或焊接、机械连接) , 要求设计图上有构造处理大样。③楼板设计应符合计算模型, 简支边计算其负筋按规范要求配置即可, 避免随意增大。板能尽量采用分离式配筋。楼板根据计算跨度不同, 采用不同厚度, 对于房间阳角( 柱、墙角) 处板应有加强措施。④主次梁交叉位置附加钢筋应按计算配置, 跨度不大时按常规附加箍筋即可, 不能在图纸上笼统说明附加吊筋, 梁的箍筋也应该注意优化节省, 有次梁配构造箍筋的按规范最低标准即可。⑤柱设计时尽量少采用异型柱, 柱抗震等级亦应根据不同部位合理确定, 柱截面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沿高度有所变化。⑥楼层梁板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与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 可以根据受力需要设计。

(3) 设计过程跟踪、信息及时反馈

施工图设计过程中, 公司设计部门人员与设计院密切配合, 审核设计院提交的过程文件, 成本人员根据设计进程, 按设计要求随时进行测算比较, 并将测算结果、比选意见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 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不断配合设计进行优化。

(4) 编制施工图预算

施工图设计阶段完成后, 及时编制施工图预算及施工图设计阶段成本分析报告, 对设计阶段成本控制建议具体实施情况予以说明, 对成本动态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并及时反馈给设计人员, 以方便各部门不断总结提高, 并执导下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

结 语

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工程成本控制的重点, 因为设计阶段对于投资和施工两部分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是决定投资成功与否的真正阶段。由于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涉及面广、环节多、难度大, 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 最终实现成本控制的动态化、多元化和系统化。

参考文献

[1] 钟艳艳.建设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研究[D].重庆: 重庆大学, 2007.

[2] 张为华.工程项目控制及措施[ J].山西建筑, 2005.

[3] 陈镌.建筑细部设计[M].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

猜你喜欢
建筑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
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及施工图预算编制
公路隧道设计阶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当前民用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与思考初探
建筑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建筑项目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分析
建筑工程保修阶段监理工作之我见
简述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筑企业管理及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