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丽华 郭红莉
【摘要】目的:探索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普米克吸入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变应性咳嗽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普米克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口服。观察时间2周,分别于第5天、第14天进行随访,根据咳嗽症状积分表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后改善率。结果: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14后14天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普米克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治疗起效更快,口服药 物依从性更好。
【关键词】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普米克;儿童;变应性咳嗽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73-01
变应性咳嗽最早由日本学者Fujimura[1]等首次提出,主要指那些对支气管扩张剂效果不佳的干咳患者。某些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一些特应性因素,抗组胺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不能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或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此类咳嗽定为变应性咳嗽。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多为阵发性,白天和夜间均可咳嗽,油烟、灰尘、冷空气、讲话等诱发,通气功能正常。目前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儿童变应性咳嗽已成为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患儿常因刺激性干咳而感觉痛苦,日常生活及睡眠受到影响。为及时改善患儿咳嗽症状,我们应用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普米克气雾剂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进行了临床效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自2010年以来以咳嗽就诊,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在2009年提出的变应性咳嗽诊断标准[2],诊断为变应性咳嗽的患儿64例,男33例,女31例。年龄4岁-1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6.5±5.8)岁;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5.9±6.1)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普米克(布地奈德气雾剂 50ug、200ug/喷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吸入4-7岁儿童100ug/次 2/日,7岁以上儿童200ug/次 2/日,吸入式常规使用储物罐,吸入后漱口。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口服,剂量:4-6岁儿童 2.5ml/次 2/日,6-12岁儿童 5ml/次 2/日。观察时间5天、2周,进行疗效评价。
1.3 疗效观察 2组治疗前后依据咳嗽症状积分表进行评分,具体见表1,得分为日间、夜间症状得分总和。由症状总积分改善率来评估治疗疗效,症状总积分改善率=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分,51%为显效,21%-50%为有效,21%为无效。
表1 咳嗽症状积分表
评分 日间咳嗽 夜间咳嗽0分 无咳嗽 无咳嗽1分 偶有短暂咳嗽 入睡时短暂咳嗽或偶有夜间咳嗽2分 频繁咳嗽,轻度影响日常活动 因咳嗽轻度影响夜间睡眠3分 频繁咳嗽,严重影响日常活动 因咳嗽严重影响夜间睡眠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观察组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对照组症状总积分改善率69%,观察组症状总积分改善率77%。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人数 用药前 用药后 5天 14天对照组 32 4.87±0.97 3.00±0.95 1.43±0.84观察组 32 4.65±1.00 2.31±0.96 1.06±0.91T值 0.505 2.871 1.709P值 >0.05 <0.01 >0.053 讨论
變应性咳嗽多有过敏因素参与,以剧烈咳嗽为主要症状。右美沙芬是1956年被美国食品监督管理局(PDA)列为非处方药,且被FDA誉为“现代最安全”的中枢镇咳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不产生依赖性。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右美沙芬是取代可待因的一种镇咳药”[3]。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是通过药树脂加微囊化控制技术生产的缓释剂,体内恒定吸收,12小时给药一次,不受进食与否及食物影响,口感较好,适合儿童服用。普米克具有强皮质激素作用局部应用于支气管,抗炎作用较强的松强1000倍,局部应用可对抗非特异性炎症、起到很好的抗过敏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4天观察组和治疗组患儿咳嗽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均明确。治疗5天观察组咳嗽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普米克对变应性咳嗽治疗起效快,短时间内疗效更理想。可短时间内减轻患儿咳嗽症状和频率,减轻患儿的痛苦,值得儿科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Fujimura M, Sakamoto S, Matsuda T. Bronchodilator - resistive cough inatopic patients: bronchial reversibility and hyperresponsiveness.Intern Med, 1992,31:447-452.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 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3]逢立艳,梁伟,王秀娟.右美沙芬的滥用及合理应用[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0.19(3):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