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5-10-21 19:08温立国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环境现状

温立国

摘 要:本文首先对环境艺术设计现状的剖析,并且根据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问题,提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有效对策,最后阐述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思路。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发展

引言

环艺作为设计艺术的一个分支,满足了人们精神领域的审美需求,是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一种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环境艺术设计和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促进社会的文明的发展,对于社会文明的进步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1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我国环境设计界中广大设计师开始追求环境设计概念及其发展,在这期间,很多的国家将可持续发展定为本国的发展基本国策。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很多设计师,将这种理念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当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位自己的设计理念,开展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各种方面的设计。在上世纪 90 年代到本世纪初期,我们的国家的经济政策改革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市场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很多城市的规划设计任务也急剧的增加。环境设计专业在这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重视,环境艺术设计开始逐步拓展。

2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分析

我们的环境建设的时间仅仅只有二十余年,虽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大多数只能够从事一些较为低端的艺术设计工作,设计的效果不能够有较为经典的作品出现。我们环境艺术设计的工作并不是依靠人多力量大,而是需要靠业界的精英人士来完成,但可惜的是,我们业内的优秀的设计人才非常的匮乏。这样就造成我们许多能够创造一定影响力的作品只能够成为画在图纸上面的摆设而已,没有足够的艺术性与时代的氛围,只能被称之为失败的设计。此外,国际上不少的设计名师的艺术造诣是非常惊人的,其各种理论与作品的风格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在我们的许多作品中只要细细观察就很容易发现他们的一些影子。这就需要我们积极的向他们学习,而并不是学习一些皮毛,要真正的领悟到其中的实际内涵,最忌讳的就是片面的模仿,这样的模仿造成了我们既没有展现出国外作品的意境,同时也失去了本国应有的一些丰富的民族风格。这样的现象频繁的出现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与反思。我们都知道,环境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是存在有着强烈的归属性。我们不能为了设计的一些效果而将我们传统的元素统统抛弃,如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操作。其作品只能给人以陌生感,其作品也缺乏相应的生命力。

3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分析

3.1城市环境监管模式不合理,对环境艺术设计造成局限环境艺术

设计与城市环境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城市环境管理主要是由建筑设计城建、规划部门进行管理,市政部门管理道路交通、林业部门管理城市绿化,环卫部门管理环境场所的日常维护等。而这种纵向管理模式很难使公共环境设计与日常管理协调同意,从而局限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质量,使得城市环境设计的艺术水平较低,缺乏系统性。

3.2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设计,不论是市政设施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广告、绿化设计,都是由私有单位或个人进行设计的,不能广泛征求城市公众的想法与建议,从而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成为了某些意志的产物,成为设计者展示自身个性的平台,而不能与公众的审美需求有效结合。

3.3环境艺术设计方式单一,缺乏时代性和地方性风格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环境中广场设计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各种帽子工程等的设计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缺乏现代艺术特色,人们频繁的对陈旧设计观念的模仿更加催化了这种设计方式,从整体上显现出设计效颦的局面,缺乏地方性和时代性风格。

3.4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来看,一贯崇尚环境与自然的和谐,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此的关注不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建設功能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常而言,我国的城市环境艺术设计目前主要集中于各种高新技术和高科技材料的应用,而忽略了对自然资源的应用,不能充分结合自然功能,从而使得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够协调。

4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伴随着我国环境设计艺术的蓬勃发展,上面提到的很多问题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解决。具体而言,针对我国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4.1通过各方协调,充分引导公众参与环境艺术设计

随着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的日益复杂,决定了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必须采取多方协调,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公共环境的设计,以达到公共环境的公共美化目的。

4.2重视地方性文化,采取地方特色文化设计

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不同的历史文化,环境设计要想充分体现出设计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就必须在设计中充分重视地方历史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融合当地文化,形成带有地方特色的环境设计,实现人与自然、文化的和谐。

4.3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进行设计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的社会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运用已经到了方方面面。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幸福指数也增加了,活动范围的足迹也就逐步的扩大,人际交流越发的密切,与此同时对于身边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加之社会中的老年、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有不同与主流人群的行为和心理方式,对于居住环境的功能有着要求多的要求,如精神性要求、功能性要求等,出于这方面考虑,也应该对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深入探究,充分体现出环境设计的以人为本理念,实现环境设计的人情化。

5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5.1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生态优先是生态设计最基本的内涵,必须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桎梏,充分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建立新的生态伦理观念,变破坏为尊重,变掠夺索取为珍惜共存.

5.2整体优先

局部利益必须置于更高层次上的整体环境利益的框架内考察,以实行的利益必须服从持续性的利益,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所提供的理论和观点相吻合。

5.3集约化

集约化源自生态进化的启示,绿色设计包含着资源节约的经济原则,新时期的规划和设计应当从传统的粗放型转向高效的集约型. 其一,是对高效空间的追求.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将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城市立体化势在必行,应当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研究,使城市地上、地面、地下连结成有机的协调发展的立体网络。在建筑设计中,认真研究人的行为心理特征和行为时差相适应的空间,并合理安排各种空间的关系,提高空间的利用效率,其二,是环境节能和生态平衡,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减少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积极开展被动式设计和有机建材的研究。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只有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从观念上和理论基础上把建筑、地景和城市规划学科的精髓融合为一体。才能使可见的物质环境体现不可见的设计意向,进而达到美化、净化人们生活空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英)罗伯特·霍尔登编著.蔡松坚译.环境空间——国际景观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8.

[2]王元骥.审美超越与艺术精神[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蔡燕欲.中国建筑艺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环境现状
环境清洁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书封与现代艺术
漫观环境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论环境雕塑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