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
摘 要:今天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正如预料的那样,在情境的激发下学生很快产生了迫切解决问题的需要。43-28你是怎么算的呢?经过一番思考、讨论,大家兴致勃勃地交流起各自的口算方法。
关键词:口算方法;策略;有序思考
生1:我把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13-8=5,30-20=10,10+5=15。
师:好,生1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笔算方法。
生2:我觉得这样太麻烦了,我的方法比他简单。43-20=23,23-8=15。(我暗自窃喜,这种方法正合我意,书上正是提倡这种方法,正想建议大家都采用这样的算法)
师:生2的方法不错,他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生3:我觉得还可以这样算:43-8=35,35-20=15。
师:对啊,还可以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的。
“李老师,我有不同想法。”这时生4打断了我。
生4:我是这样算的:43-30=13,13+2=15。我先把28看成整十数,这样算比较简单,不容易错,因为多减了2,所以要再加上2。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生5:对了,还可以43-23=20,23-5=18。我的这种方法算起来也很方便、简单,先凑成整十数再减。
转眼间,黑板上呈现出了各种算法,顿时我也颇感激动。
师:你们喜欢谁的方法?为什么呢?
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生4、生5的这种凑整的方法简便,而且不容易算错,所以很乐意接受这种方法。
上完这节课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很激动,為学生的智慧而惊叹!这堂课让我深深地感到,真正的教学在于激活课堂中的资源,并利用好这种活资源。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不要因为成人的想法而抹杀了孩子展示的机会。
上课时题目一出,小手纷纷举起,已经有人迫不及待想发言了。可我没有急于揭示答案,为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当前两个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后,我并没有因为和书上的方法一样而就此满足。而是通过“有不同的算法吗?”这个问题让比较多的学生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又有申诉自己观点的机会,能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里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创造才华。于是,学生没有顾虑,尽情发挥,想到什么说什么。正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思维被一次次激活,巧妙的方法层出不穷,而我也被他们的聪明智慧所征服,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参考文献:
童健英.刍议新课程理念下的口算教学[J].小学教学研究,2007(3).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