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2015-10-21 20:00程全伟
新西部下半月 2015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数据时代意义

【摘 要】 文章以西南交大将推大数据校园为例,探讨大数据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教育质量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积极创新,不断变革,强化数据意识,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创新

一、引言

近日,在《华西都市报》上有这样一篇文章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文章的题目是《西南交大将推大数据校园 学生收预警:小心挂科》,具体内容为:“10月20日,西南交通大学公布该校关于数字化战略的实施意见,除打造‘金融大数据研究院外,还将大数据应用到了学生的培养中。在该校发展规划中,到2020年,通过有线网络、WiFi、一卡通、门禁卡等相关系统,每个学生每天在校园做些什么,都能被学校‘大数据库统计起来,从而绘制出学生在校园里的‘行为轨迹模型,预测学生未来的发展状况。‘如果观测到学生的行为会导致成绩下降,老师将提前预警和干预。该校教务处处长郝莉介绍说,学校希望通过大数据的收集,为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成长提供支持。”

据悉,西南交大的学生都有“学生数据档案”,学生在大学里的所有“痕迹”,包括听了多少讲座、上了哪些课程、参加过哪些社团活动、获得了哪些奖项等内容,学校都会记录在案,到了毕业时,绘制出学生的“成长轨迹”,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求职等提供数据支撑。

二、大数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上述案例也表明,一旦将大数据这个信息化技术运用于高校之中,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真正的走进“每一个学生的真实”,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本”,从而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1、大数据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强调:“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是现实中,部分高校很难达到这个配比,部分辅导员属于超负荷运转,加之辅导员在学校整体的地位不高、对工作的认同度不够导致职业倦怠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各种工作业务比较繁杂、精力有限,导致辅导员很难全面的、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所思所想所求认识的不到位,很难真正的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如何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使其成长成才,利用传统的技术手段和教育方式很难实现,因为每一个个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与众不同,使一个学生成才相对容易,但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则十分困难。

大数据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高校可以借助“用户行为分析”的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每一个学生的所有数据,包括网络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数据,据此可以分析得出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特点、消费水平、家庭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其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动向,让数据发声,我们既可以知道学生想要什么,也可以预测出学生需要什么,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育、引导以及服务。具体而言,高校可以借鉴西南交大“学生数据档案”的方式,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对学生实现精准的定位,對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涯、职涯、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其健康成长、成才,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2、大数据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4年1月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 亿,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 81.0%”,“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 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当代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思维特别活跃,特别关注各种舆论热点问题,加之社会经验不丰富,遇事不够冷静,特别容易走极端。面对整个学生群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较为欠缺,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辅导员更是往往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不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通过搜集数据,筛选数据,分析数据等环节对舆情分析,大数据可以预测学生群体对于某件热点问题的关注度和关注点,进行实时跟踪,及时对学生的思想加以引导和教育,有针对性的开展具体的安全维稳工作,有的放矢,为决策层提供参考依据,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尽量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3、大数据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广大教职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制定和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但是,在现实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者并未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各部门之间配合联动不够,未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是倾向于某一方面,比如教务处对学生进行的成绩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处对学生进行的是综合评价、公寓对学生进行的是公寓表现的评价、团委对学生进行的是第二课堂的评价等等,这些评价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这些评价既准确又不准确。

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西南交大学经验,通过有线网络、WiFi、一卡通、门禁卡等等,来定位学生在学校的位置,以此判断出学生是在教室、图书馆、运动场、讲座现场还是宿舍,从而判断学生在学习、第二课堂、运动等活动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可以将每一个学生的所有数据进行整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同时“学生学习成长档案”鼓励学生定期对所学过的知识,从事过的工作或社团经验以及完成的成果作品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整理。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知识管理的能力、自我总结的能力,并形成分担学习责任的习惯,增加学生的参与动机,促进他们自主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只有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将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数据意识,科学利用数据技术,积极应对、开拓创新才能深入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层规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 梁家峰,亓振华.适应与创新:大数据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3] 胡树祥,谢玉进.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6).

【作者简介】

程全伟(1986-)男,助教,陕西榆林人,西安文理学院学生处干部,西安邮电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数据时代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