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亮
【摘 要】高职语文课堂开展分层目标教学是根据学情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按照教学目标有针对性、有计划地逐步向高层次的学习水平发展形成语文教学的序列目标。在分层目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形成点拨诱导、分层共学、反馈调整三个环节。
【关键词】高职语文 分层目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5-0086-01
在高职语文课堂开展分层目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认真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依据教学的针对性,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智商的不同,即根据学情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跃进层、发展层、提高层(即差生、中等生、优秀生)。再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双基情况,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确定教学目标,即要确定好学年、学期、单元、课时的四级教学目标,有计划地逐步向高层次的学习水平發展形成语文教学的序列目标。这既体现出对语文学科的性质、学科任务的整体把握,又能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不同能力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受益。
语文课堂分层目标教学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层次级别,并在课前公布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这一节课将学什么,必须学会什么,选择什么方式获取这些知识。但是在高职语文课堂分层目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意形成点拨诱导、分层共学、反馈调整这三个环节。
一 点拨诱导
点拨诱导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面向学生既要讲清点拨之“术”的灵活运用,更要重视点拨之“道”的提炼概括。“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坚,乃为善教者也。”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现代教学组织形式中,面向学生的点拨诱导教学要注意全体学生和不同层次学生在认知、思维之间的差异,以学生思维的落差为基础,在控制好课堂整体的前提下,在课堂内不断打破课堂平衡体制,营造出非平衡情境,最后达到新的平衡境界。
二 分层学习
分层学习包括小组学习、群体合作等形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教师民主性领导方式是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风气的一个关键因素。分层共学就是民主型教学的体现。从合作教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中除师生互动外,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因为它让学生直接参与了教学活动。针对高职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如每堂课前的五分钟设置诵读训练和词语训练,这两项活动均由发展层和跃进层学生轮流登台锻炼。在每个单元之中拿出一篇课文,由语文能力较强的提高层学生自行备课,并在小组会上说明教学设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登台讲课,最后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可将篇幅不长、中等难度的课文交给小组学习(小组里均安排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则以参与者的角色投入活动,表扬善于合作的小组,为进度慢的小组提供帮助。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不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交流和协作功能,改变了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从单项型的直线往复转变为网络式辐射型,把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改变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项交流的开放教学形式。同时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实现了由教师设疑到学生质疑的飞跃。
三 反馈调整
事物是不断地运动、发展和变化的。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学生的学习也是呈螺旋式上升的。高职生由于年龄和智力、非智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该说他们还只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有待进一步开发的主体,是处在一种未定型的但朝着一定方向、沿着一定规范前进的状态”。语文分层目标教学应充分遵循跃进性原则,根据学生动、定、变的特点,在每一阶段教学完成后,根据学情和实际,对各层次的学生做出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后,及时调整、建立新的动态教学层次。但要注意的是反馈调整应因人而异,不能采取一刀切,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应侧重奖励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注重集体的舆论来进行表扬和批评。对下调层次的学生更应采取无斥责教学,不伤其自尊心。
高职语文课堂分层目标教学打破了以往教育存在的弊端:一是局限性,即面向少数提高层(优秀生),忽视发展层、跃进层(中等生和差生);二是片面性,即偏重知识传授,偏重分数,忽视能力的培养;三是机械性,即按一个模式培养人,学生机械发展,而不是依据学生个性及其差异实施教学,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语文课堂分层目标教学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模式。它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更符合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它体现在:一是全面性,即面向全体学生,它在基础教育阶段不承认淘汰制,要求人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二是基础性,即培养基本的素质和基本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是发展性,即开发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高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新型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光荣使命,高职语文课堂分层目标教学适应形势的需要,并能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增添新的异彩。
参考文献
[1]朱艳红.浅谈中职语文分层教学[J].广西教育,2009(6):18~19
[2]黄启良.关于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11):180~182
[3]潘慧莉.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9):86~87
〔责任编辑:庞远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