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乾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所以物理实验对于学习物理这门课程来说至关重要,通过观察总结物理现象得到真正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学生能透過物理现象看本质。
这些年来,国家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特别是新课改后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学校教育给予了大力支持,加强了实验仪器、电教设备的配套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并把实验操作列入了中考的考试范围。物理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思维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物理实验课上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 重视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的最大优点, 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并进行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除此之外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观察细微的实验现象。老师充分利用演示实验,能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将各种物理现象,纷繁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有重要意义。
同时,演示实验配可以做一些简易的学生随堂小实验。例如在做《摩擦起电》演示实验时,让学生以塑料钢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吸引小纸屑,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又如在做《音叉振动发声》实验时,让学生大声读课文或唱歌,以两手捏喉管感受知声带的振动;讲电压表读数时,每张课桌发一个电压表练习读数,使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大为提高。
二 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分组实验的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需要动脑、动手,并克服一定困难才能达到的。”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在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仪器的使用方法清楚,这一过程非常重要。但是,对仪器的使用不能只限于纸上谈兵,还必须亲自实践。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在“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实验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应让学生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
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应多给学生鼓励、多让学生操作。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当然,实验时肯定有同学失败,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失败的原因。经过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以后,学生就能从其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并对实验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 重视教材中的“小实验”,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材后面这些小实验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鼓励学生动手去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例如:在《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动机的方法,笔者让学生利用周末进行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不少同学到处寻找材料,“拜师学艺”,以求自己制作的电动机最佳,这样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四 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优势
科学探究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活动,必须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以往的学生实验都是全班同时做同样的实验,一个实验小组有多人,实验时只有少数人动手,大多数学生只能旁观.对此,我们一方面随着仪器的充实和班额的减少逐步改成同种类单人实验或多种类单人实验,如,练习使用温度计,观察弹簧测力计,探究浮力的大小,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连接串并联电路,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等实验.另一方面将实验延伸到课外及家庭,如,探究声音的产生,估测声音传播的快慢,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影子的形成,自制水滴显微镜,比较物质的硬度,研究自行车的摩擦,体验大气压的存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研究运动鞋与地面之间的摩擦等.
综上所述,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就必须在物理教学中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实践证明:只有重视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