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格尔木市干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015-10-21 19:30喇录増朱建忠王伟虎
地球 2015年8期
关键词:矿化金矿矿区

喇录増 朱建忠 王伟虎

[摘要]矿区位于昆仑山南坡,介于昆中断裂与昆南断裂之间,构造位置属雪山峰-布尔汉布达造山亚带。华力西-印支期是本区比较重要的成矿时期,矿化比较普遍,以金为主,但规模不大,多属矿点、矿化点。矿床类型为石英脉-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主要赋存于元古界、奥陶系及三叠系地层的构造蚀变带及带内石英脉内。本文通过对矿区的矿化体、蚀变、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干沟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132-1

1概述

矿区位于格尔木市境内,交通较便利。所在大地构造单元属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仑造山带—雪山峰—布尔汗布达造山亚带的三级构造单元中。

近东西向展布的昆中断裂从区内横贯而外延出图,受昆中、昆南断裂的影响,区域内构造活动强烈,断裂、褶皱较为发育,变质岩、岩浆岩及各种岩脉分布广泛。

2地质特征

2.1 矿化体特征

通过各种地质工作手段,区内圈定蚀变破碎带三条,其中Ⅱ号蚀变破碎带规模最大,宽约30m—100m,长1.3km,呈东宽西窄。破碎带内岩性为砂质板岩,地表表现为岩石破碎,多成片状、碎块,褐铁矿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发育。

经槽探工程揭露,在Ⅱ号蚀变破碎带内圈定金矿化体三条,金品位在0.1 —0.55×10-6g/t,其中TC1H17为0.1×10-6 g/t,厚度1m;TC3H3为0.55×10-6 g/t,厚度1.3m;H6为0.36×10-6 g/t,厚度1.21m;H7为0.37×10-6 g/t,厚度1m;TC20H1为0.11×10-6 g/t,厚度1m;H10为0.11×10-6 g/t,厚度0.59m。

所圈定的金矿化体中Au—Ⅰ、Au—Ⅱ产于褐铁矿化石英脉中外,其余矿化体均产于碎裂岩化褐铁矿化高岭土化砂质板岩中。

其次,岩石样品的分析结果也有金矿化的显示,其中TC3Y3金品位为0.3346×10-6g/t;TC20Y5为0.2×10-6g/t。

除此之外,TC20Y2 、Y4 、Y5 、Y6中Sb品位分别为6863×10-6、15680×10-6、44055×10-6、5652×10-6,表明多金属矿存在的事实。

2.2蚀变特征

矿化体围岩主要为碎裂岩化褐铁矿化砂板岩、含炭砂质板岩,受区域变质作用、断裂活动及岩(体)脉侵入影响,围岩蚀变强烈,主要表现为高岭土化、硅化、绢云母化。

高岭土为原岩中长石、云母等在区域变质作用、后期动力变质作用下发生蚀变,蚀变比较强烈,高岭土呈粉末状;矿化主要表现为褐铁矿化,在砂板岩裂隙面、石英脉裂隙中均有发育,呈薄膜状、稀疏浸染状。

2.3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内进行了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大致了解了Au、As、Sb、Cu、Pb、Zn、Ag、W、Sn、Mo等元素在预查区的分布情况,并圈定4处元素异常区,编号分别为AS01、AS02、AS03、AS04,为在该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靶區。

除Au、As、Sb元素浓集中心、分带性、规模、套合性较好外,其他元素无较好的浓集中心、分带性。异常总体呈近东西—北西西走向,与地层、构造线方向一致,表明洪水川组砂板岩地层和东西向构造带对金的富集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AS01异常位于矿区东部,由三个子异常组成,北西西走向,呈圆—椭圆状,以Au、As、Sb元素为主,具3个浓度分带。Au、As、Sb三元素套合好,异常中心明显。

AS02异常位于矿区中部,近南北走向,呈不规则状,以Au、As、Sb元素为主,元素套合较好,浓集中心较明显。

结合地质背景发现位于异常区南侧的金异常与Ⅱ号蚀变破碎带延伸部分关系较大。

AS03异常位于矿区中南部,异常区面积较大,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椭圆状,以Au、As、Sb为主元素的异常套合好,浓集中心明显;其它如Cu、Pb、Zn、Ag、W、Sn、Mo等元素异常套合较好,浓集中心较明显。

从区域、区内地质背景分析,该异常与区域地层、构造方向一致,与F2、F3、F4断层带关系密切,说明构造带、地层对元素的富集具有控制作用。

AS04异常位于矿区西南角的位置,异常总体呈次圆状,走向北北西向,以Au、As、Sb为主元素,组合元素为Cu、Ag、W,异常套合好,分带明显,浓集中心明显。

该异常位于奥陶系纳赤台群砂砾岩与三叠系洪水川组砂板岩接触带南侧奥陶系的砂砾岩中。

3前景分析

(1)在紧邻矿区东侧有小干沟金矿正在开采,金矿(化)体赋存于三叠系中下统洪水川组地层中,是以构造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体为主,夹有少量石英脉型金矿体。赋矿岩石主要以蚀变砂质板岩、千糜岩、绢云母板岩、蚀变炭质板岩为主,少数为石英脉。Ⅱ矿带中金矿(化)体规模较大,延伸较稳定,品位较高,是区内的主矿体。根据目前资料可以肯定Ⅱ号矿带的西段正是该区所圈定的Ⅱ号蚀变破碎带,通过2014年度槽探工程揭露也有矿化体的发现,说明在Ⅱ号蚀变破碎带找矿前景良好。

(2)通过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定的4处异常(AS01—AS04)元素套合好、浓集中心、分带性明显,异常与地层、构造线方向一致,与破碎带位置吻合,并且经工程验证后圈定金矿化体三条,表明洪水川组砂板岩地层和东西向构造带对金的富集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故水系异常作为在该区找矿的指导作用明显,在异常区内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3)矿区内构造蚀变带较发育,且破碎带稳定,延伸较大,Ⅱ号蚀变破碎带系干沟金矿Ⅱ号矿带西端延伸部分,干沟金矿区成矿事实说明这种次一级的构造带对金的富集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青海省格尔木市小干沟金矿普查报告.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资料.2000.

[2]刘增铁,任家琪,杨永政.青海金矿.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

[3]舒晓峰,王雪苹,吴鸿梅 .纳赤台金矿成矿特征及成因分析.《黄金科学技术》 2007.

猜你喜欢
矿化金矿矿区
气球上的五星期(九) 光束与金矿
泥中寻金
中国净水器研究现状与展望
贵州黄壤性水稻土不同粒径有机碳之间的矿化差异
浅析克什克腾旗朱家营子高岭石成因
矿区迎来今冬第一场雪
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矿化富集规律
蒙面偷袭
上帝给你比例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