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明锡山地区锡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标志

2015-10-21 19:30王瑞李娟
地球 2015年8期
关键词:本区热液矿化

王瑞 李娟

[摘要]新疆星星峡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之一,明锡山矿区位于星星峡金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主要以锡铜矿化为主,成矿作用主要与海西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主要的围岩蚀变有黄铁绢云岩化、硅化 、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锡铜矿化主要赋存于绢英岩化蚀变岩内,矿体主要受到NE向张扭性的次级断裂控制,本文主要从岩浆岩特征、构造特征和热液蚀变特征等方面探讨了本区的锡矿成矿条件,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关键词]矿床 地质特征 成矿条件 找矿标志 明锡山矿区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8-110-1

新疆明锡山属于星星峡多金属成矿带,是新疆东部地区典型的钨锡型锡矿山之一,矿区位于新疆自治区哈密市的东南部。星星峡多金属成矿区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为各类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本区成矿带中矿产以钨锡型锡矿为主 ,同时也广泛发育有铅、锌、金、银等矿化,具有十分巨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在总结前人地质资料和研究成果的的基础上,对新疆明锡山矿区矿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其成矿规律、矿床成因,从而进一步总结出明锡山矿区成矿条件和找矿标志。

1区域地质特征

明锡山矿区大地构造位置隶属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的库克塔格-星星峡大陆碰撞带,马庄山弧后盆地,处位于天山地块东部的海西期沉降区内。本区南北以两条深大断裂为界,北部为海西期阿奇山黑鹰山岛弧海沟,南部为加里东期方山口公婆泉边缘海盆。

本区主要出露元古界和古生界地层,局部出露少量新生界沉积物。元古界地层主要为长城纪绿片岩相编制火山岩夹杂碎屑岩和蓟县纪浅变质岩;古生界地层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浅海相火山(碎屑)岩-沉积岩系,其中与成矿密切相关的为早石炭世红柳园组和中石炭世石板山组,主要岩性为板岩、砂岩,夹杂着少量的灰岩和火山碎屑岩。

本区构造活动强烈,演化期次较为复杂,主要以断裂为主,具有多期次,不同方向的相互切割和叠加的特点。断裂发育的主要方向为近EW向、NE向、NW向,其中近EW向断裂是区域的深大断裂,对岩体以及地层的空间分布起到了最为主要的控制作用,主要形成较大系列的韧性剪切带和构造蚀变带,是成矿物质运移的主要通道,而NE-NEE向的构造主要为次级断裂构造,是矿区主要的控矿构造,形成的断裂破碎带是矿体主要的赋存位置;而NW向构造活动較少,形成时期也比较晚,主要切割早期的断裂。

本区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以海西中晚期的岩浆活动为主,呈大的岩基和岩株状产出,岩性从基性和酸性都有产出。基性岩浆岩形成的时间主要为早二叠世,可能与早二叠世区域的伸展作用导致的幔源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中酸性岩浆岩形成于晚石炭至早二叠世,酸性岩浆岩主要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侵入岩。

2矿区控矿构造特征

矿床具有明显的构造控矿特征,主要控矿断裂有三组:EW向、NE(NNE)向和NW向。NW向的断裂是区内的主要控矿构造,直接控制区内蚀变带、矿(化)体及脉岩的空间形态及展布, 主要为构造蚀变带和脉岩充填,构造蚀变带宽10~120 m,长550~1400m,走向45 ° ~ 55°,倾角为45°~ 70°,倾向为SE , 主要由碎裂岩构成,其原岩是钙质板岩,在遭受后期热液作用后发生蚀变,同时有部分金属矿物充填其中。区内近EW向的构造形迹主要表现为被多条小型的石英斑岩脉充填, 脉宽大约为1~3m,长为100~800m,局部具弱的褐铁矿 化。NW向的构造主要表现为小型平移断层,大多切割了早期的NE向断裂构造。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本区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中,产状主要为西倾,倾角 75°~85°, 长度一般在500m 以下,最长可达2800m,宽1m左右。矿体由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岩构成,岩石顶底板围岩为钙质板岩。矿石多呈细脉状及网脉状构造,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蓝铜矿、黄铁矿、黄铜矿及少量磁黄铁矿、磁铁矿、闪锌矿、毒砂等其他金属矿物。

3.2矿化蚀变特征

矿区内矿化蚀变主要发育于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岩与早石炭世红柳园组上亚组一套浅变质的钙质 及硅质板岩的外接触带上.主要发育有黄铁绢云岩化、硅化 、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等,地表可见部分孔雀石、蓝铜矿及方铅矿,见有少量的褐铁矿化。

4成矿地质条件总结与找矿标志

明锡山矿区锡铜矿化主要与海西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锡铜矿化均赋存在绢英岩化蚀变岩内, 受区域断裂旁侧发育的 NE 向张扭性次级断裂控制,结合矿区的矿化特征、矿物组合及围岩蚀变推 断,锡铜矿化为与海西中、晚期中酸性岩浆期后中、 高温热液有关的充填交代型。

根据矿区的地质特征和控矿特征,对该区的找矿标志总结为:

(1)岩浆岩标志:矿体主要产出于海西中晚期的花岗岩花和花岗闪长岩体的外接触带内。

(2)构造标志:矿体主要产出于区域性大断裂两侧的NE向和NEE向的张扭性次级断裂构造带内。

(3)热液蚀变标志: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热液蚀变主要有黄铁矿化、硅化和绢云母化,局部可见少量的方铅矿化,而且蚀变越强的位置往往矿化就越好。本区的次生蚀变主要有褐铁矿化和孔雀石化等。

参考文献

[1]刁海忠;杨小三;王薇;; 新疆明锡山地区锡矿成矿条件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4年01期.

[2]陈富文,李华芹,蔡红,刘姤群,常海亮;新疆干梁子锡矿田成岩成矿作用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矿床成因探讨[J];矿床地质;1999年01期.

[3]范红科;韩代成;张骁富;李超;刘晓璐;;陕西旬阳县红花坪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山东国土资源;2011年05期.

[4]牛树银;孙爱群;王宝德;马宝军;张建珍;王铮;李斌;王善飞;赵荣欣;武际春;;核幔成矿物质与地幔热柱多级演化成矿[J];山东国土资源;2012年12期.

猜你喜欢
本区热液矿化
中国净水器研究现状与展望
内蒙古自治区黄花窝铺乡达赖沟一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贵州黄壤性水稻土不同粒径有机碳之间的矿化差异
浅析克什克腾旗朱家营子高岭石成因
湖北铜绿山铜铁矿床矿化富集规律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