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其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肩负着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责任。然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照本宣科,将思想品德课上成了枯燥而机械的理论说教课,学生只是在机械而被动地记忆教材上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枯燥而繁重,只是死记硬背,而并没有将这些理论用于指导行为实践,使得思想品德课失去了德育教育功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目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带来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契机。运用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更能突出学科教学的生动与活泼,彰显生命的活力,更能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开放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将理论与行为结合起来,更加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见解。
一、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认知对象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将认知活动作为一种礼物欣然地接受,并会更加主动而积极地展开学习,这正是认知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思想品德课本身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如果只是就知识本身来进行讲解,势必会陷入枯燥而空洞的理论灌输中,教学枯燥无味,自然难以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其中,可以利用其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来改变以往单一的信息输出,使得整个教学更加轻松活跃,这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自然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集中起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图文声像功能来实现信息输出的多元化,改变传统的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加一本教材加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以带给学生全方位的感官刺激,带给学生心理上的放松与自由,激活学生的大脑思维,从而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向学习。如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更能直击心灵,引发欣赏者的关注,激起欣赏者特定的情感,让欣赏者或悲或喜,将音乐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更能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以激起学生更为强烈的学习热情。如在学习《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播放周华健《朋友》的MV。这样更能以优美的旋律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许多学生跟着小声吟唱,到后来全体学生一起跟着唱。这样的教学氛围自然活跃而轻松,此时教师再相机导入新知的学习,自然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思想品德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学生理解起来自然难度较大。初中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其认知是从形象到抽象再到形象的过程。这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将理论与行为实践结合起来,要为学生创设丰富而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从情境中来获取第一手感性材料,这样才能由此上升为理性认知,从而让学生能够将道德标志与具体行为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内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突破时空与资源丰富的教学优势,正可以为学生营造视听结合的真实情境,从而更加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科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我们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截取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与生活场景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这样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教师就可以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实例,通过计算机真实地展现出来,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丰富思维表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文字、语言、动画、音频与视频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化直接输出,这样更能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扩大学生信息的输入量,丰富学生的思维表象。学生可以据此来展开更为深入的思考与思维活动,更能让学生透过纷繁的事物表象来达到对知识本质属性的认知。学生不再只是机械的接收,而是以主体身份依托丰富的信息所展开的多维度的思考认知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启发思维,引发想象,让学生的认知活动更有深度与广度,从而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有更多的直接对话与交流的机会。当然,教师要做好启发与诱导工作,不是传统教学中的全权包办,也不是完全放任不管不顾,而是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与启发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开辟全新的学习平台,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更能显现出学科本身的独特魅力,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进而达到对抽象知识的深刻理解,使之更好地指导自身的行为实践,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和谐的发展。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