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维娜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空前发展,城市人口不断聚集,用地不断增加,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导致城市内部的交通线路不断增长。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传统的步行转变为以机动车出行为主。而高架桥的出现很好的缓解了这一问题,但是,由于高架桥本身的特点,使得城市整体环境遭到了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原有的空间格局,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主要进行了对高架桥周边空间分析及合理化设计。
关键词:高架桥;周边空间;空间分析;合理化设计
一、由于高架桥的出现以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城市内部的机动车数量巨幅增加,交通面临空前压力。特别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内,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受到严重影响。于是出现了在原有道路用地上,对道路空间进行复合利用,修建高架路桥的交通方式,使不同方向的车流在不同的高程上行驶,各行其道,相互之间不干扰;特别是在拥堵的交叉口处,使原来的平交路口变为立体交叉,从而大大提高了车速和路口的通行能力,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另外,从经济成本和建设速度上来说,高架路桥的修建比其他交通方式有着更为显著的优点,这也是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修建的一个主要原因,它是最为快捷地解决交通问题的首选方式。
二、高架桥周边空间极其特点
高架路桥的周边空间包括桥下空间以及与桥下周边其他城市要素组合成的综合环境。一方面,它既给人一种室内的庇护感又有室外的敞开感;另一方面,它贯穿于城市空间之中,对周边环境起到了过渡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架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尺度庞大、空间压抑
宽阔的路面一方面满足了快速、大流量的车行要求,形成了/新的带状城市空间序列;另一方面,宽阔的车道加上粗短的混凝土立柱形成的柱廊把城市生硬地分割开来,对街道两旁建筑之间的视觉联系和空间联系产生了强大的阻隔作用,破坏了城市空间的流畅性,削弱了两边环境互相的可识别性。
2.空间特色单一、缺乏细部
高架路桥通常设计简单,大多只考虑到了其功能性而没有考虑到其美观性,施工粗糙,颜色单调,造型雷同,缺少特色,难以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导致空间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可识别性降低。对城市整体的美观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桥下空间相对闭塞、环境问题严重
高架道路常有的宽阔桥面在提供了遮荫避雨的保护性空间的同时却又造成了该空间自然光照不足;地面通风不良,废气不易扩散;缺乏雨水冲刷,积灰严重;地面车辆受高架道路的遮盖,声波折射音量加大,噪声问题较为严重。随着交通的立体化,交通产生的污染也被立体化、层次化了。
三、 目前对高架路桥周边空间利用类型及分析
1.沿高架路桥种植绿地,营造高架景观
其绿化以耐阴、低矮的草本和灌木为主,植坛高度一般为 0.5m。但由于植被选择不当、缺乏维护等原因, 多数植被生长不好、翼展不大。如果将绿化做好, 可以营造出宜人的环境, 这将对改善周边环境很有帮助 。
2.绿化当中的建筑用地
平目前此类建筑多为高 2m 左右的管理用房或停车用房以及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自由市场、废品回收站、运动场地等。这类空间一部分确实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但往往由于缺乏全面合理的设计及有效的组织管理而对城市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这一形态对实现高架与城市的协调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能够合理利用来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就有可能使人们从心理上逐渐接受高架道路这一不近人意的建筑形态,最终在人们的观念中达到与传统建筑形态相融合的效果 。
3.与高架垂直交叉的道路用地
这类用地是桥下空间的重要部分,常常在高架下设置公交专用道路(如上海市延安路高架)以提高公交通行速度,从而解决大城市中心区的交通问题。不尽人意的是, 这使得弱势的行人横向穿越變得十分困难,而对于无障碍通行简直可谓“天堑”。
四、合理化设计
1.顾全整体
通过总体、全面地考虑, 实现高架空间同周边建筑空间的一体化。即一开始就把高架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通过整体的考虑,最终高架空间与其他空间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列。高架路桥的形体颇具水平方向的张力又体现一定的韵律感和力度感,是很有个性的一种空间类型,同建筑空间协调组织后,一方面建筑可以作为绵延的高架路线中一个个精彩的节点,使高架空间不显乏味;另一方面,高架又能与建筑形成横向上的视觉对比,使建筑在视觉上无限延伸。最常见的就是轻轨沿线的站台,由于功能上的需要,轻轨站台顺理成章地和轻轨高架线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往往成为城市区域地标。这一措施中高架空间是被当作和其他空间具有相同的积极性加以利用,而非仅对其已有现状消极地进行改良,达到了最高层次的协调。但要求高架和周边建筑的同步开发,需要总体规划以及多方协调。
2.合理控制尺度
高架与周边建筑至少应当协调好三方面的尺度关系:(1)景观尺度。应尽可能保证行人在高架地面层处完整地观看到对面的建筑物。(2)环保尺度。即高架同周边建筑物最小的相邻距离应留足让污浊空气和噪声消散的距离,在这段距离内可设置相当规模的绿化以促进环境的净化。(3)保证高架具有合理的高度。若能尽量使其不影响正常视角的视域范围,则会减少对行人的压迫感。但同时也要考虑高度对桥长和引道长度的影响。现实情况中,考虑到经济、技术等因素,要同时满足这三个尺度存在一定困难,但是作为一种权衡利弊的参考,应当对高架的尺度给予足够的重视。
3.注意细节,加强人性化设计
高架是架筑在空中的大体量构筑物,以桥下行人的角度观看到的桥面是一个过大的阴影面,极易对人产生压抑感,纵向的立柱又往往把视线引导到这个阴影面,更导致了行人视觉心理的不适;加上设计简单、施工粗糙造成的颜色单调、造型雷同、毫无变化,导致了空间缺乏丰富性、趣味性,更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除了对高架的功能加以考虑之外,还应当适当进行美学设计,尤其是桥下部分,应注重细部、色彩等方面的考虑,同时可以适当增加引导性的建筑体量对行人的视线加以引导。立柱部分的细节设计是增加视觉亲和力最有效的设计区域。在满足力学要求和成本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适当变化立柱形状来达到丰富细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目的。还可以考虑在重点部位加以装饰来作为视觉的集中点。另外,富有美感的海报、广告牌由于是面的元素,视觉上无方向性,其平面设计对视觉有不同程度的吸引,因此也可以起到去除单调感的作用。
五、结束语
只有根据城市不同的地理文化环境,结合高架桥自身的特点,对高架桥周边的空间进行合理化设计,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由于高架桥的出现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彭泽宇.浅谈高架路桥周边空间的分析及合理化设计[J].科技资讯.2009,11:77.
[2]陈科晶.对高架路桥周边空间的分析及合理化设计[J].山西建筑.2008,27:50-51.
[3]张 丽.基于反消极性的城市高架路桥下空间利用研究[M].2010,01.
[4]陈丰,陈燕萍.广州市高架路(桥)交通噪声防治对策研究[J].广东科技.2008,1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