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尧强
【摘要】住宅建筑是人们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住宅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住宅建筑设计往往存在着许多问题,对使用者的影响非常大。因此,本文中对住宅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对提高我国住宅建筑设计水平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建筑设计;存在问题;优化措施;发展趋势
一、现代住宅建筑设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住宅建筑的套型设计不合理
在当前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卫生间、起居室以及厨房的设计中仍然存在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起居室过大,空间的距离安排不合理,容易让人产生压抑的感觉;起居室在门洞的数量上设计较多,对起居室的使用功能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适宜在起居室布置小于3个的门洞,如果过多,就会造成拥堵的情况,使得起居室功能受到过大的影响。卫生间的设计不要正对起居室的入口,这样看着非常的不雅观。对于厨房的设计,因为其面积比较小。所以排气管道和燃气管道的排列是不太整齐的,同时没有设立专用的管道通道,这样不利于出现问题时的维修。
2.住宅建筑过分重视造型美观,忽视其节能环保性
就目前的住宅建筑中,不仅注重户型结构,使其实现多样化设计,对于外部的造型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一般情况下满足了上述的条件,往往就会忽略了节能环保。我国一直是将节能降耗作为重要的发展指标,也将其列入了经济发展规划之中。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这点做的还不够,经常会有建筑节能效果较差的现象出现。比较明显的情况有,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些住宅为例追求立面的效果而开设大面积的落地窗,增大窗墙的面积比,这与节能的理念是相互违背的。有的住宅外墙凹凸转折过多,从而使得建筑物外表面积过大,影响了建筑体形系数,对于节能也是有很大的影响。
3.设计类型单一,想实现改造更新的难度非常大
传统住宅设计缺少地域特色与个性化关怀,内部空间布局单调,灵活利用程度不高,不能适应生活方式有差异的现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与居住模式需求。
二、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优化措施
1.住宅外观的优化设计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住宅建筑外观设计不仅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环境设计的延伸。建筑师在设计时,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貌、环境道路、日照间距、通风要求等因素。同时要深入挖掘当地地方特色,并在外观设计上充分体现出来,使建筑特色更加鲜明,辨识性更强。在外观造型设计时,也要很好地适应内部空间的要求。在遇到一些不规则房间时,可以采取将这些不规则,曲线变化的地方,设计成公共楼梯间或者厨房、阳台等,这样不仅有了变化的外观形象,而且增大了使用面积,丰富了户型种类。
2.套内空间设计研究
2.1空间组合。在住宅户型设计环节,无论套型面积的大小,通过空间优化设计,都可以取得提升居住品质的结果。入门部分适当扩大,设置鞋柜,可形成玄关空间;厨房位置靠近入口,方便使用,小户型考虑可打开变成开放式,使得室内空间开阔;卫生间洁具布置考虑干湿分离的可能性,并优化管线布置;餐厅、客厅可分可合,根据户型大小选择最优方式;卧室考虑衣物的存储,主卧室可设置独立的衣帽间,对于三居室或以上的户型,在主卧室增设卫生间是比较好的设计方案;尽量在南向设置生活阳台,北向设置工作阳台。
2.2空间尺度。在住宅设计中通常会对每个房间设置最小的面积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对空间尺度的适当优化能更充分地体现空间品质。客厅面宽3.6m到3.9m之间为经济型,4.2m到4.5m就舒适得多;主卧面宽3.6m,靠门一侧能放下标准五门衣柜,而3.3m就难以满足。对于厨、卫这样的小空间来说,其中的管线布置在二次装修过程中改动困难,空间尺度的优化设计更为重要。
2.3空间形状。室内各间因其功能要求不同,对形状的要求也就不同,如居室应尽量方形或长方形设置。长方形居室有利于家具布置,但如果太狭长,会影响采光和照度均匀度,导致家具布置欠灵活且令人不舒适。厨房即使相对狭长一些也不影响其使用功能的正常发挥。
3.住宅节能优化设计
在建筑节能设计时,要对建筑的结构和外形进行考虑,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提高环保意识。做平面布置时,建筑物尽量南北朝向,这样在冬季的时候,可很好的利用太阳能。建筑物间距既要满足防火间距,也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同时在建筑外形设计时,应考虑体型系数。因为如果建筑体型系数过大的话,就会增加保温隔热材料,增加建筑造价,所以要尽量减少架空楼板和外墙凹凸面。
在门窗设计时,在保证室内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的前提下,不要过大开窗,避免夏季太阳辐射过大,冬季热量流失过快,这样不利于保温隔热。如果立面造型需要,避免不了采用大开窗,可以考虑采用低辐射中空玻璃,这种玻璃传热系数小,比普通玻璃具有更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在外墙等外围护结构设计中,积极应用新型的保温隔热材料。众所周知,建筑外墙体施工材料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做好墙体节能工作尤为重要。节能环保材料均应满足现行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和防火要求,杜绝偷工减料。为了避免墙体产生裂缝,建议使用硅酸盐复合绝热砂浆等保温材料。另外在其他细节设计时,注意楼梯间不做采暖,做好保温措施曰带地下室的建筑,要做好地下室顶板的保温措施。
三、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1.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我们所说的个性化指的是与大众化相对的一个概念。通常,个性化是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添一般大众化所不具备的元素,从而让个性化的东西有自己的特点。而民用住宅建筑个性化设计指的是通过在民用住宅建筑中增添个性化元素来建造具有个性化效果的民用住宅建筑。可以预见,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带动人们对民用住宅品质的追求。在大多数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个性化民用住宅建筑必然受到当代年轻人的青睐。可以看出个性化住宅是未来民用住宅的一个发展趋势。
2.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建筑与生态关系。生态建筑是多种技术集成的结果,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保护环境的要求,把建筑物与种植业、养殖业、能源、环保、美学、高新技术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有效满足各种使用功能的同时,能够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并创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空间。
3.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相结合
一个城市建筑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整体形象,城市建筑不仅带来的是视觉享受,更体现这一个城市的文化与精神,所以城市建筑必须与这个城市整体相结合,现代建筑要尊重环境与文化多样性的特征。现代建筑更注重美学的利用,最好的就是给人留下一种见一面就忘不了的印象,这就是城市文化的综合体现。建筑需要继承并且表现这城市的历史美德与特色,通过对比城市的建筑可以了解这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当然必不可少,这不仅可以给城市带来生机,还会给城市带来特色,有利子城市的发展。
4.信息化、智能化设计
借助计算机技术,设计者首先可以方便地进行建筑与城市的概念性设计。也就是综合具体的城市环境、城市空间、设计要求等条件、通过提炼,把各种条件集合成最终的概念,明确它的本质特征,淡化设计的表象,使设计成为纲领性的文件。在纲领性文件的基础上,留有足够的空间,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概念性城市建筑设计的特征主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抓住设计的本质,淡化空间与建筑的设计细节另一个是要为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使设计具有延续性、发展性和可重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