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燕
摘要:在师德滑坡已成为不争事实的新形势下,客观冷静地分析师德失范形成的原因,对于改进和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师德失范的原因包括社会原因、教师原因、学校原因等多种因素。
关键词:师德滑坡;社会原因;教师原因;学校原因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生活的嬗变,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在部分教师身上出现了为师不廉、厌岗怠业、非人道对待学生等形形色色的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师德失范不仅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和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
一、社会原因
社会变革中的观念冲撞以及行业竞争加剧是导致师德失范的社会根源。
1.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学家普遍认为,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体制混变”和“观念混变”阶段,而这种“体制混变”和“观念混变”是社会失范行为的原因。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以权谋私,经济领域中的见利忘义,人际交往中的相互利用,种种不良社会现象对师德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2.教师工资待遇低。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的确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地区间的教师工资水平和待遇的差异,造成了教师的流动,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一系列的问题,教师无心工作,职业责任感和道德感缺失,缺乏安全感。
3.媒体宣传的影响。当今,公众认识教师形象主要是从媒体获得,教师的社会公众形象直接影响着公众(包括学生)对教师整体的看法、认同度及尊重与否;也影响着教师本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工作的积极性和内在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媒体对教师师德形象的报道主要有两种极端:一是神圣化,二是妖魔化。
4.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给师德师风建设带来挑战。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在校教师及各类职工也随之增加,这样,一方面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也使一些思想道德水平较低和责任感不强的人进入了教师队伍,给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对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二、教师原因
1.教师教育基础差,继续教育不能满足需要。教师教育是影响教师素质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整体素质。受传统观念和教师待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不愿报考师范院校,这就导致师范院校的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由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许多边远地区只能聘用初中、甚至小学文化的民办教师。虽然近几年我国在教师教育上的投入增大,师资队伍和生源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教师教育先天不足的情况仍极大地影响教师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
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我国正处于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型期,社会的转型也带动了文化教育的转型。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新教育观念之间的碰撞,教师的职业理想与现实的社会环境的冲突,教师职业竞争加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断提高等等,都给教师心理带来严重冲击。心理健康是提高道德素质的前提,教师心理健康工作的落后,使许多教师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预防和解决,而教师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必然阻碍教师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3.教师行业竞争增大。为了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我国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职务聘任制,并根据入学人口变动情况不断调整学校布局和师生比例,这些举措加剧了教师面临的竞争压力。
4.个人发展空间较小。教师行业内部人际关系不够和谐,自我评价高于他人评价,交流不顺畅。一些领导为了一己私利,打击报复,任意践踏教师的权利,这又让教师寒心不已。教师怨天尤人,经不起情绪的考验,对学生缺乏爱心、耐心。对学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是教师在管理过程中成为一种焦躁、情绪的宣泄。
5.教师工作繁多,工作压力大。尤其表现在农村中学里,学生为寄宿生,隨之就为教师带来了教学和管理中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日常的管理繁杂,这难免为教师的职业倦怠带来直接的原因。
三、学校原因
1.僵化的教学制度和重复的工作内容。美国著名教育家格尔克(Gehrke,1976)在一个关于教师态度的为期4年的研究中发现,厌烦是大多数教师在他们从事学校教学工作之后所列举出来的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中国,“三尺讲台”意味着固定的工作岗位、相对稳定的学生和周而复始的教学内容。同样的环境、科目、教材、教学时间、教学进度和程序,周而复始的备课、讲课、批改作业和填报表格,教师像机器一样履行着固定的程序。这种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和灵活性的工作制度无疑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导致教师职业倦怠。
2.单一的考核评价制度。近几年,全国都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大多数中小学的学校管理仍然停留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价值取向上,不少学校把教师的工资、晋级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仍然做为教师工作考核的主要依据。
3.集权式的管理模式。教师作为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有较高的民主意识,他们有强烈的参与学校管理的需要。但是我国现行的学校管理模式主要还是集权式管理模式,学校的管理多是以领导和行政人员为中心,教师少有参与教育决策和学校管理的机会,缺乏有效表达自己意愿和利益的途径。这种管理模式不仅会降低教师工作的积极和创造性,而且它会让教师感觉自己只是被管理的对象,导致他们产生无力感,进而削弱了他们遵守师德的意志。
4.农村中学的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农村中学无论是从办公设施、校园环境,还是教师的生活环境来讲和城市相比是天壤之别的。从《问卷一》第二至六项调查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并不是有些教师不愿意长期从事农村教学工作,而是嫌农村的教学环境和生活环境太艰苦。
面对当代社会师德的失范,我们不能置若罔闻。为了能把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教师的传统美德继续传承下去,有关教育部门应该制定出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教育、培训机制,使人民教师在金钱面前不拜金,视“孔方兄”如粪土;在利益面前不动摇,继续发扬教师无私奉献的“蜡烛”和“人梯”精神;在社会变革中,洁身自好,加强修养,练好内功,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固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美德。
【参考文献】
[1]http://www.shenzhenjiaoshi.com/qiuzhi/6234.html.熊丙奇.教师的工资,真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吗? 东方早报.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