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琳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承载信息的载体不只是文本,图片、图像、音频、视频、图表等都是重要信息承载体,是重要的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直观形象、简明凝练、概括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非连续性文本,要让学生学会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课本插图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现行语文教材图文并茂,不是陪衬,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是路灯指引学生前行,是桥梁带领学生行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课本插图,灵活运用,让插图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才能收获教学的累累硕果。
一、运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来思维的。”对于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图片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文字,而且学生从直观而形象的图片中更容易获取信息,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推动力。试想,如果只是枯燥而单纯的文字学习,教学枯燥无味,呆板沉闷,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是一件外加的强制性行为,这样会严重地扼杀学生的激情与思维,尽管教师付出了很大的时间与精力,但并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运用优美而生动的图片,更能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强烈冲击,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内心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这样更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眼前的美景。鲜艳的色彩、优美的景色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非常认真地观察,并积极调用头脑中所学过的词汇来表达眼前的美景,如好看、优美、壮丽、峻峭、清澈等等。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都积极而踊跃地发表见解。此时教师再相机导入:“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词确实都可以形容美景,但是在作者的筆下却没有用到这些词,那么作者究竟是如何来描述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运用插图突破教学难点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存在很大的跨度,这对于生活阅历有限、基础知识薄弱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教学难点。突破这些难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深入文本,透过文字深刻体会其中的内涵,这是提高学生素养与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文字相对来说是抽象而静止的,而插图则是形象而直观的,插图更能传达语言所难以描述的情感与意境,学生理解起来更为直观,更为形象,这样更加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从而达到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实现学生与作者、与文本的对话,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文章的创作年代与描写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认识与见解。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所安排的两幅插图,要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认真观察与独立思考。通过插图,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圆明园的宏伟与精美,最终化为灰烬。此时再加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从而形成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振兴中华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才能带着情感这条主线来展开有效学习。
三、运用插图填补文章空白
留白是一种艺术,作家在创作时往往会特意设计一些有意不写或写得很简略的地方,这样更能留给读者以无限遐想的空间,这正是读者与作者展开心灵对话的重要途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些文本留白,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联想,让学生自行填补这些空白,这正是学生基于对文本理解上的提升。
如《将相和》一文中并没有描写廉颇上门请罪中与蔺相如之间的对话,为此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展开丰富的想象,来想象一下二人之间会展开什么样的对话呢?这样学生依据插图张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如同亲处其中或成为其中一人,想象着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与神态,静止的插图与文字“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如同演电影一般浮现于学生脑海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运用插图丰富学生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这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范文,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学生语言匮乏依旧存在。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并未达到对语言的真正理解,只是停留于肤浅的记忆层次,并没有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造成学生会读、会写,但不会用的根本原因。而插图直观而形象,运用插图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与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内化,让学生将这些文本语言转换成自己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学生在说话、写作时语言才如涓涓流水。
总之,插图是语文教学是最重要、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科学巧妙、合理灵活地运用课本插图,让插图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理解、填补文本空白、积累学生语言的重要手段,成为语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语文教学因插图的运用而变得更加生动、活跃而富有成效。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