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权
对中学生而言,更多、更好地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了解生活,提高自己的知识品位;再者,读名作,读经典是一种导向:惟有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如何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之余挤出时间来有兴趣有效率地阅读名著,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任何一位作者,他所著写的文学作品一定和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一定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一定是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形象表现,所谓言为心声。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二、画龙点睛般概括人物形象
名著中,人物众多,形象典型。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一般从分析人物性格及表现手法入手。如我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打虎”片断。“武松把一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在身底下扒起一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项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顿拳脚打得那大虫动弹不得,使得口里兀自气喘。”学生这样分析:大虫“咆哮”“扒起”“动弹不得”“兀自气喘”。这此变化衬托了武松的勇猛,武艺高强。武松是一个勇敢的壮汉。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这就使学生学会了结合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三、理解和积累名言警句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生活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熟谙、掌握这些瑰丽的珍宝,能充实人的精神世界,铸就人美好的心灵。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这样引导学生,让学生阅读名著有路可循,有法可行,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
四、让学生独立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首先就要求还学生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允许学生自己去选择、去感受。名著是一个何其广阔的天地,足够学生自由驰骋。简而言之是让学生“自由行”。当然泛泛而读或生硬规定都是很难收到实效的,有计划、讲方法的阅读会有更大收获,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这首先体现在书目的选择上。学生进入名著这个广阔天地,或者会有仰望文学大厦的惶恐而畏缩,但引导有方却会使他们触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经,从而感受到名著那贴心的亲切、细腻的抚摸、深沉的震撼和久远的回味。几乎每教一篇课文我都会根据其内容、主题或作者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在每一次单元作文时,都会再次给学生列出“推荐书目”以供参考。这样,给了学生一个“面”之后让他自己去选择一个或几个“点”,在四周之内完成一本书的阅读,继而转入下一本书的阅读。在这样的指导和调控之下,学生的阅读既有“点”的自由,又可以得到“线”和“面”的保证。一段时间的引导之后,学生还可以学会自己来选择书目,制定读书计划。 在阅读的过程中,还给学生更多自由阅读的权利,放手让学生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去理解,去表达。不必担心学生“读不懂”或者“读不透”而硬要插上一手,如果设计几个问题乃至出几个考题来“指导阅读”,势必冰消学生领略名著风采的热情。要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
在历时一个月的单本閱读中,我只提了一个希望:每周就你所看的内容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作一篇读书心得贴在书的相应位置,交给我看一看。那是因为我相信,学生在进入名著之后会有自己的惊喜与发现:他会睁大双眼在其中捕捉、感受;他会转动大脑边读边领悟、评价;他可能会为名著的博大精深而叹服,也可能因被其中某一个局部深深吸引而久久驻足;他也许思考得很深,也许只是一点点真切的感觉而已。但是必定每一个读进去的人都会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我只要求学生在读中有收获,至于学生收获了什么,不必统一要求。一篇名著,犹如一座浩大的山峦,山中有价值的东西何止千万?学生进入山峦之中,无论是发现金矿、银矿、宝石,还是珍希动物、植物,小溪流淌的美景,都是最真最深的点滴感受。
每周一次的读书心得交流,激起学生对阅读名著的期待,激发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热情。让学生在名著里“自由行”——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读后感受,教师以鼓励为主的评价,使得写作困难的学生也有话可说。在这些“粘贴式读书心得”里,学生充分展示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使名著的阅读的活动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
随着我国中考、高考的重大改革,所谓得语文者得天下。课外阅读名著的作用肯定是巨大的。初中学生更多、更好的阅读名著,可以开阔视野,了解生活,提高自己的知识品位;再者,读名作,读经典是一种导向:用前辈人所创造的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下一代,才能保证他们成为“更纯洁,更善良”的具有美好心灵的健全的“人”。
总之,老师全方位探索,精心指导学生阅读名著,寻找教学的最佳途径,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从而提高学生中考的名著阅读题目的得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