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梅兰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坚持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而在语文S版教材中,语文百花园中就开辟了“阅读平台”这一栏目,其实际就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内容安排。下面就以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5页语文百花园三中阅读平台《第一个望远镜》为例谈谈我的引领教学。
一、回顾主题,激发欲望
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动脑思考”这个主题进行教学。而《第一个望远镜》这篇短文与这四篇课文的主题是一致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明白《电脑棋手》通过写“我”与电脑下棋的事情,体会作者的认真思考,善于发现的品质;《走马灯的奥秘》通过写茅以升仔细观察,积极探索,弄明白走马灯奥秘的故事,激发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孩子考科学家》通过写一对小兄弟拼成一条怪模怪样的虫子标本来考科学家达尔文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空气在哪里》通过写小猴子找空气,巧妙地告诉了我们空气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保护环境。
二、质疑课题,明确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学生若有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以及进取精神。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短文前,我先引导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再质疑课题,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如“课题读了后,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们有的说:“第一个望远镜是什么样的?”有的说“是谁发明了第一个望远镜?”有的说“怎样发明第一个望远镜?”等。随后,同学们就会带者这些问题用自己的方式读起短文来了。
三、阅读短文,培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三心二意,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在读课文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或者默读,也可以同桌读、小组读。这时,同学们的读书兴趣就越来越高涨了。
其次,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划出文中优美的词句、段落,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注。如有的同学边读边划出了“半信半疑、神奇、凸透镜、凹透镜、手舞足蹈”等词语;有的同学划出了“一次偶然的发现,使利普希受到了启发,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望远镜”等句子。
四、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学生们阅读短文后,我常常会采取四人为一小组的方法进行合作交流,同学们把各自的问题提出来进行解决。
如在一个小组中,我发现四个同学就提出了四个不同的问题:一是发明望远镜的人是谁?二是利普希是哪个国家人?三是事情发生在哪一年?四是利普希是在干什么?這一连串的问题,不就是短文中事情发生的起因吗?在小组合作中都得以了解决。
五、师生互动,启发明理
师生互动是一种特殊的活动方式。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师生互动中,主要围绕教学目标,采取一问一答、讨论或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如:短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一次偶然的发现后,利普希是怎样做的?二是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这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要全面具体的回答,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我与学生开展互动:
师:利普希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比较,发现了什么?
生:利普希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比较,发现了只有两个镜片,一个是凸镜片,一个是凹镜片。
师:这时,利普希又是怎样做的?
生:利普希做了一根管子,把凸镜片和凹镜片装在管内。
师:最后,利普希取得了什么成就?
生:创造出世界上第一个望远镜。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生: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实践,敢于创造。
就这样,经过一番师生的互动,学生能更好更自觉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对短文有了一个系统的梳理。也只有师生充分互动起来,才会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获得最大的收效,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六、课后延伸,习作训练
“课后延伸”是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因此,在短文阅读完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小实验:用一个鸡蛋和一碗醋做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看看鸡蛋有什么变化?然后倒掉醋,换上清水,看看鸡蛋又有什么变化?实验做完后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第二天,同学们一早就把自己的作品交上来了。题目各不相同,有的是“有趣的实验”; 有的是 “鸡蛋和醋”;有的是 “神奇的实验”,有的是 “一次有趣的实验”。这些题目的自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不仅要用好教材,还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要发挥语文教学应有的实效,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样,祖国的花朵就会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