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桢 张锦 姚亚丽
【摘要】目的 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RSV)与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 ATV)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的疗效,为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所有治疗CAS中应用RSV与ATV的随机对照试验,选择适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4篇RCT(40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比较治疗CAS患者6个月时,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降低程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ATV比较,RSV治疗CAS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浆中Hcy、Hs-CRP、IMT浓度,表现出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50-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CAS)由多种因素联合影响导致,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正确、有效的治疗显得愈加重要。本文旨在治疗CAS中应用RSV与ATV的进行Meta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为进一步的临床实践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对象 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患者,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血脂水平、体重指数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严重心脏器质性疾病、肾脏疾病、严重肝脏胆道器质性疾病、服用ACEI 类药物明显不耐受的患者、精神疾病、癫痫病史等特殊人群。
1.1.2 干预措施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同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10mg瑞舒伐他汀,口服,1次/晚。疗程为6~12个月;对照組给予10mg阿托伐他汀,口服,1次/晚。疗程为6~12个月
1.1.3 测量指标 主要指标为规律用药后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umol/L)、超敏C反应蛋白(g/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m)。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版软件。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x2检验。当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同质性( P≥0.1,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当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 P<0.1,I2>50%),分析其异质性来源,根据可能导致异质性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当纳入研究各亚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而无临床异质性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如两组间异质性过大,则采用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疗效与安全性Meta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研究 年份 男/女 年龄(岁) 样本量 评价指标 测量时间 RSV组 ATV组 RSV组 ATV组 RSV组 ATV组 苏峰[16]2013 48/4462.5±13.5 46 46 ①②③ 12月曹健[17]2014 31/19 30/20 62.4±7.3 62.1±6.8 50 50 ①②③ 6月王宏敏[18]2014 16/14 17/13 70.5±4.2 72.3±4.6 30 30 ①②③ 6、12月杨文[19]2013 39/37 38/36 65.7±8.5 65.4±8.6 76 74 ①②③ 6、12月①同型半胱氨酸;②高敏C反应蛋白;③颈动脉内膜厚度
3. 讨论
本Meta分析结表明:与ATV比较,RSV治疗CAS患者6月、12月后血浆Hsy、Hs-CRP显著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显著减轻,说明RSV可明显改善CAS患者相关指标严重程度,有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延缓病情发展。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务工作者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诊疗技术的不断探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 HHCY)被证明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存在关联。有研究[20,21]表明血浆中Hsy的减少也可降低脑梗死发生率;亦有研究[22,23]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具有预测价值。同时Hs-CRP[24,25]、颈动脉IMT[26,27]等相关指标作为协同指标也能较好反映ADS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疗效。
本研究存在诸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本研究纳入的3个RCT[16-18]均未对随机细节进行描述且全无盲法实施的报道,仅有一个研究[19]提及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一个研究[18]未提及随机对照情况;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内容均未涉及费用- 效益分析,未能进行费用-效益、剂量-效应的综合分析;Meta分析中部分指标的纳入研究样本量偏小。
同时,本文只检索了公开发表和可得到的中、英文文献,存在文献纳入不全的缺陷。且目前临床对该指标的应用上尚处于新兴阶段,故该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为进一步推动这一有效指标在临床上发挥积极作用,尚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研究来提高本类研究的证据强度。
参考文献
[1] 黄克钧, 朱中玉, 高传玉, 张嘉莹, 陈岩, 牛振民. 脂蛋白(a)及其联合其他血脂指标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评价.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4:589-92.
[2]朱秋敏. 血脂水平与冠心病患者脉粥样硬化关系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216.
[3]贾兴旺, 田亚平, 董振南, 周和平. 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7: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