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变化分析

2015-10-21 19:51童慧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凝血功能血小板

童慧

【摘要】目的观察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输注前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探讨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措施。方法 对大出血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输注前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基本正常,输注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均发生了改变, Fbg和血小板计数均较输注红细胞悬液前显著降低,而PT、APTT和TT均较输注红细胞悬液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后应及时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减少因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稀释引起的出血,及时输注血小板和血浆,提高输血疗效。

【关键词】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 血小板;凝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40-01

在临床上,大出血患者通常需要依靠输血来抢救生命,而且这也是治疗大出血的最重要手段之一。随着成分输血的普及,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在这一方法中,输红细胞最为常见。但若一味地只单纯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而忽视血小板数量和出、凝血功能的检测,未能及时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会导致血小板数量降低及出凝血功能障碍,严重的会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一系列并发症[1]。为此,本研究分析患者接受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后其体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变化情况,以供临床上输血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大量输血的病例41例,病例入选标准:24 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超过1O U(2 000 mL);排除血液疾病及药物原因造成的凝血障碍。其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15~72岁,平均年龄45.5岁;伤性失血5例,消化道出血9例,外科手术出血19例,产科出血8例。

1.2 输血情况37例患者24 h输注红细胞悬液10~ 31.5U,平均12u(2 400 mI )。同期输注血浆量500~3000 mL,平均1200 mL,其中8例输注了1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输注的血液均由益阳市中心血站提供。临床输血速度以5~10 mL/min为宜,可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和耐受能力适当调整速度。

1.3 检验方法 每位患者于输注红细胞悬液前、后24 h内采用日本SysmexXE一2100血球流水线仪器测定患者血小板,SysmexCA7000型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集的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土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患者输注前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基本正常,输注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计数均发生了改变, Fbg和血小板计数均较输注红细胞悬液前显著降低,而PT、APTT和TT均较输注红细胞悬液前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输血前、后凝血4项及血小板检测结果的比较( X±s)

组别 n PT(s) APTT(s) TT(s) Fbg(g/L) 血小板(×109/L)输注前 41 12.65±1.58 29.32±6.48 18.03±2.79 2.95±1.55 176.00±68.00输注后 41 13.52±2.06 36.97±15.08 21.86±7.05 1.97±1.08 98.00±78.003 讨 论

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常见于严重外伤出血、产后大出血、术中大出血、创伤性肝脾破裂出血等。大量输血是指24 h以内输血总量达到患者自身总血容量,或4 h内输血量超过患者总血容量的1/2[2]。大量出血患者常使用晶体扩容配合红细胞悬液输注,是治疗失血性休克常用输血方案,当失血量超过血容量的3O% ,还应及时补充胶体液,输注红细胞悬液虽然是临床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但是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可导致稀释性的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因子缺乏,并可引起低体温,当患者体温下降时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因子活性随之降低,引起非凝血因子缺乏性凝血障碍,甚至发生出血、DIC、酸中毒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2,3]。

本研究表明,患者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基本正常,但是一旦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后,其血小板计数相对下降非常显著。这是因为,患者一方面因出血会伴有大量的血小板丧失,而大量输注的血液却大都仅含有无活性的血小板,这可导致患者血小板的稀释性减少。一般来说,血小板计数大于100×109/L时不会发生出血倾向,但一旦该计数接近65 X 109/L甚至更低时,其出血倾向便会非常高,因而为患者进行短时间内的大量输血时必须严密观察其出血倾向的发生性严密监测其血小板计数[4.5]。本次研究还发现,患者在输注前其凝血功能基本正常,但是一旦大量输注红细胞悬液后,其凝血时间显著延长,相应地凝血功能下降。这是因为,输注较低温度的血库血液进入体内会降低体温,使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因子活性均降低,再加上出血本身即造成患者相应凝血物质的大量流失,故其凝血功能也会降低[6,7] 。

总之,大量输血是抢救大出血患者的主要方法,我们在抢救患者,大量输注血细胞,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该严格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水平。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该及时补充血小板,以及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补充凝血因子, 防止DIC的发生,最大程度地救治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 韩杰,李春华.大量输血患者及时输注血浆的重要性[J].四川医学,2011,32(7):1044—1055.

[2] 黄璐,袁秋影.术中大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平衡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2):169—17l_

[3] 角述兰,陈晴莎,杜斌.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15):29—30.

[4] 李笋.大量输血前后患者血小板的改变及检测结果观察[J]._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 2,6(23):26—27

[5] 卢春生,林列坤,曹文平,等.大量输血引起的血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3):291-292.

[6] 韩杰,李春华大量输血对患者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影响[J].北京医学,201 1,33(1 0):860-861

[7] 熊勤創伤性大失血患者输注不同比例血浆与浓缩红细胞后的凝血功能检测评价[J]. 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51(3):285—286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血小板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生产血小板即将成为现实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