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显宏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依靠语言的实践,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在所有的语言实践中,朗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特级教师白金声老师说:“朗读就是以清晰响亮的声音,正确标准的普通话,把文学作品有感情地读出来。”我对朗读的认识是,朗读,可以使书面、静态的字句充满立体动态感,学生透过朗读可以增加语文的趣味性,并且学习正确的语音、语法、语调、语气,培养语感,充分欣赏文学的美。因此,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重要的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也是教学实践中常常被教师忽视的一个方面。
一、当前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关注朗读教学多年,认为当前我们的朗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朗读的目标不落实。朗读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个大家都知道,我们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这其间涉及到普通话的平舌翘舌、鼻音边音、轻声儿化等等,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第二,朗读的时间不够。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注重于形式,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第三,朗读对象不广。有的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而一部分成绩差的同学,老师由于怕耽误上课时间更是不予理睬,从而造成了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状况。
第四,朗读指导方式单调呆板。有的教师指导朗读,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学生一遍两遍读不好,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结果造成学生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
第五,教师自身语言素质不高。有些教师自身的素质不过关,不能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同时,老师不爱朗读课文,有的老师在备课前,几乎不会去朗读课文。这些教师虽有指导学生朗读的愿望,但他们力不从心,又不爱学习,效果同样不佳。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教学最终的归宿是课堂,在课堂中,我们要积极利用各种条件,提高朗读的实效,培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一是朗读的两到:“口到、心到”。我平时在朗读教学时,一直强调孩子要一边读,一边想,想读的文字中所呈现的画面和情景。要身临其境地读,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人物去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朗读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从现在开始》时,有这样一段话:第一个上任的是猫头鹰。他想到自己成了“万兽之王”,神气极了,立刻下令:“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大家听了议论纷纷,可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只好天天熬夜。一个星期下来,动物们都叫苦连天。刚开始,孩子们读得不好,主要是读不出猫头鹰的那种骄傲的语气。于是,我就要求孩子们把自己当成是骄傲的猫头鹰,想象它那居高临下、趾高气扬的气势,然后再读一读猫头鹰的话,结果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那种感觉了,读得出奇的好。
二是朗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第一是范读,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它不光可以给学生提供模仿的样板,而且还可以给学生启发,使他们从中领会准确表达中心思想的语言表达方式。当然,这首先是建立在教师的朗读要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上,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勤学苦练,打好朗读的基本功。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时,有这么一段:“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人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江泽民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来到欢乐的人群中,与大家同欢呼,共歌唱,把欢庆活动推向高潮。”我就让自己示范朗读。那激情澎湃的朗读声使学生深受感染。他们马上产生了朗读的热情,情不自禁地读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北京申奥成功的巨大喜悦中去了。第二是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在教学《秋天的图画》一课时,“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我带领着孩子们带着微笑,带着丰收的喜悦来读这句话,同时还辅以手上的动作,加强朗读的效果。第三是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我在教学《一株紫丁香》这一课时,“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您的窗口,夜夜和您做伴。”这时,我放起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进入意境,然后拿起课本开始朗读,这样朗读的效果真是让人欣喜的。第四是诵读。诵读,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特别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第五是听辨,评析。如何听别人朗读,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的做法是让一个孩子起来朗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孩子认真听,读完后,给这个同学提点意见,可以鼓励,可以批评,这样长此以往,可以不断提高孩子的听辨能力,这也是朗读能力的一种体现。
以上,是我在培养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方面的一些实践与探索。只要我们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使师生的朗读具有声情并茂的节奏,和谐婉转的韵律,呈现出作品的声音美、神韵美,就能为语文的教学及语言的运用奠定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