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红叶
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有效融入德育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思想行为的养成具有正面效益。综合实践课具有开放性、灵活性、综合性等特征,为融入德育提供了可能。应该通过合理设置主题、贴近学生实际、教师示范、做学结合、挖掘内涵,彰显德育效果,通过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将德育成果体现在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
综合实践课是一门集传统授课与互动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不同,主要将与学生成长和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各类主题内容作为其授课内容,通过课堂内外形式多样的融教学与实践为一体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学在其中,并得到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切身体会和提高。将德育主题和内容生活化、实践化地融入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提高德育的效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情感、道德品质。因此,探索综合实践课程中如何有效融入德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综合实践课中融入德育的意义
德育贯穿于学生受教育过程始终,特别是小学生处在关键的年龄阶段,心理和身体等各方面均处于形成和发育时期,德育尤其重要。综合实践课是一门兼具实践性、开放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课程,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学科,在课中有效地融入德育一方面是本身的核心要求,因为德育目标的达成也是该课程目标的重要体现,也能更好地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中融入德育的可能性
(一)综合实践课具有开放性,可以将德育主题加入其中
综合实践课不同于传统课程,它是一门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开放性的课程,其主题的确定可以根据学生以及德育主题教育的需要而进一步细化和选择。在具体综合实践课开展之前,可以结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以及心理接受能力,确定适合这一群体相应年龄段的主题,将德育目标以及德育内容渗透到主题中,以增强课程的科学性,丰富内容。同时,将刻板枯燥的德育主题加以生动形象化,与德育的融合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综合实践课具有灵活性,多样的方法使德育内容更易被吸收
课程可以运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比如教师亲自示范各类礼貌用语的使用,尊老爱幼场景的呈现与模拟、主题小品表演等。同时,也可以将课堂搬到社区公益服务中心、敬老院等校外,让学生在社会现实场景中学习公益服务、爱老敬老等观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个人素养,增加课堂趣味性。同時也可以将德育的内容和主题得以“灌输”给小学生,培养良好个人品质。
(三)综合实践课具有综合性,与德育相融合丰富其课程体系
课程综合了各类通识教育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同时采用不同方式方法将德育目标和内容渗透其中,可以有效将德育的核心内涵通过更加浅显易懂、贴近小学生实际的方式得以体现,使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更好地接受德育,提升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素养。
三、小学综合实践课中有效融入德育的策略
(一)主题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
综合实践课并不像传统课程一样有固定的教材和大纲,进行这门课程之前需要确定一个主题,而主题的来源就是生活实际。在进行小学综合实践课中融入德育的过程中,务必重视主题的选择,因为只有贴近生活的主题才能够对学生有价值和意义,也才能够起到进行德育的作用。例如,利用重大纪念日,组织主题视频或动画观看,让学生感受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在确定课程主题的时候应该尽量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别是要研究与小学生年龄层次相当的心理接受能力合适的主题,比如设计发明一个工艺品,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在这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提升解决困难的能力。由此,选定切合生活实际的主题是课程的第一步;融入德育,引导和教育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学习动机,也能够让学生从操作中认识自己、团结同学、尊敬师长。
(二)教师亲自参与示范,真正实现做学结合
综合实践课的授课方式与其他课程,如语文、数学有明显不同,其上课地点不固定,教师作用也有差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课程主题的演示者、示范者,通过亲自模仿示范,让小学生能够更直观、更具体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如,“清洁家园,美化环境”为内容的实践课,老师需要示范并教会学生操作方式,并带头参与到清洁和美化环境劳动中,这样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提高了学生的行动自觉性。
教师需要在授课前将课程的主题与德育的内容和目标进行深入对接和有效融合,这样才能在演示示范的时候,将综合实践课设计好的主题以及德育内容让参与课程的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在教授“清洁家园,美化环境”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时,融入德育,应告诉学生绿色环保对环境、对人类生存生活的意义。因此,要教育孩子从小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对教师的要求,则须对课程中涉及到的德育内容和主题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去思考如何用好的方式方法展现给学生。
(三)深入挖掘内容内涵,有效发挥其德育效果
综合实践课的实施为德育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渠道,特别是丰富了德育的方式。以“妈妈,我爱你”为主题的体验与表演游戏为例,通过给妈妈送礼物、和妈妈对话、告诉对妈妈的感情,让孩子学会理解、感恩。此外,老师也可通过挖掘其它主题,如让孩子自主回家做个节水小调查,并把观察到的现象、数据带回课堂,老师组织并较好地将其融入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课程设置要切忌枯燥乏味,老师要学会把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多互动、多提问,引发孩子自主思考能力。因此,主题选择很重要,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性格特点,挖掘形象、鲜明、具有吸引力的主题。
(四)通过实践探求真知,贯穿个人日常生活学习
小学生年龄较小,通过一味地理论灌输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特别是进行德育的时候,必须兼顾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心理接受水平,更多地通过与综合实践课有机融合,渗透到具体的实践操作和示范中,让小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中体会和接受德育内容。
综上,综合实践课将理论与实践、抽象与具体进行更好的融合,特别是在融入德育过程中,教师不断对德育主题和内容的把握,设计更多能够让小学生可以亲自探索和实践的内容,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良好道德品质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进而在个人言行和以后成长过程中践行良好道德品质。这对优化综合实践课,提升综合实践课程的德育效果都有启迪意义,需要我们不断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