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沈渭滨教授

2015-10-21 19:21
探索与争鸣 2015年6期
关键词:沈先生黑社会慈禧

在灿若星河的中国史学界,又一颗百折不挠、艰辛探索的星座墜落。

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沈渭滨先生因病,2015年4月18日清晨于上海仙逝。关于沈先生的生平和学术贡献,广大读者可参见张剑研究员发表于《东方早报》、《澎湃网》上的长文。我们谨以沉痛的心情,简要回顾多年来沈先生与《探索与争鸣》编辑部的交往。

沈先生家学渊深,平生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座右铭;以乃师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的治史理念为楷模,做学问一贯遵循经世致用,遂对我刊的办刊风格情有独钟。将近30年来,先生始终关注我刊的点滴成长,不仅积极参与编辑部的各种学术活动,而且奉献自己的得意之作。每当先生看到一篇好文章,必予以点评和鼓励,乃至为本刊策划圆桌会议、推荐原创佳作……

值此世事纷繁、学术研究多元并举之际,回忆先生的音容笑貌,真是感慨万端——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界乘改革开放东风,高举思想解放大旗,成果斐然。斯时,北有黎澍,南有陈旭麓,可谓迎来了自“文革”以降史学拨乱反正的春天。沈先生恭逢其时,追随陈先生在合肥会议上倡导正确评价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领袖,沈先生从宏观上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屡创新见,从微观上以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论、两点论评价历史人物亦奇峰凸显。仅以先生发表在我刊的论文、访谈、会议发言来看,涵盖了中国近代转型、中国现代化路径、太平天国的功过是非、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警惕和平时代日本军国主义复燃、保护生态和历史文脉,以及对洪秀全、慈禧、孙中山、宋氏家族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众多领域。

这里,略举几例,以彰显沈先生的魏晋风骨。1993年早秋,在江南古镇朱家角,由本刊参与的关于旧中国帮会与黑社会的学术研讨会上,先生的发言振聋发聩。先生尖锐地指出,我们必须汲取历史教训,防止黑社会和政府相勾结,并披露当时全国已有一百多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遗憾的是,当时的绝大部分国人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敏感度。20多年流星般逝去,如今一些贪官与黑社会狼狈为奸的丑闻,足以印证先生的卓越远见。2007年晚秋,本刊编辑部与沈先生一拍即合,在他居住的上海七宝古镇召开现场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呼吁上至庙堂、下至江湖,都要保护中华文明的历史文脉,保护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凋零的古镇、古村庄。先生面对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蒲汇塘桥、面对潺潺东去的蒲汇塘水,深情地回忆昔日江南水乡清幽、飘逸的田野风光,抒发充满伤感的乡愁……后来,这组研讨文章被《新华文摘》转摘,并得到了关爱传统文化的领导人的批示。沈先生的学术贡献之一,是对曾经臭名昭著的慈禧的正确评价。他用历史哲学的显微镜,将慈禧放在世界历史与中国中世纪向近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评价。在叙述慈禧一生的成败得失时,既凸显了她的独裁、冷酷、暴戾的一面,也展示了她平和、温情、慈祥的一面。由此,先生对慈禧推动的晚清新政予以较高评价,认为这是改革与革命赛跑的典型历史事件。今天,当我们得出晚清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对抗革命,但新政的主要功能却是引来了革命的结论,再相较法国大革命的因缘与结果,能不感佩先生的睿智!

沈先生一生勤奋,在学术上如痴如醉。几十年来,低调的先生蜗居在七宝临街的陈旧小屋里,一边著书立说,一边认真地写日记,在他端庄的绳头小楷下,流淌着一头老黄牛的血汗!然而,他笑傲生活之不公,抨击人间之不平,挺直一介书生的脊梁,紧援太史公之笔,挥就放射出独立之意志光芒的《春秋》……

最后,愿沈先生在天堂化作鲲鹏,自由飞翔!

《探索与争鸣》编辑部全体同仁

2015年4月19日

猜你喜欢
沈先生黑社会慈禧
继女究竟能不能继承遗产
细数京城小菜香
拆错房子
会飞的沈先生假
太后过年
西班牙警方提醒:带狗乞讨多是黑社会
日本开课阻止青少年加入黑社会
日本黑社会也愁老龄化
慈禧照相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