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百草枯中毒早期救治体会

2015-10-21 18:15郑志刚1叶源春2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临床特点

郑志刚1 叶源春2

【摘 要】目的 总结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 对52 例百草枯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死亡组与存活组的临床表现,就诊时间、口服毒物剂量及肝肾功能、胸片改变情况。结果 存活组较死亡组在口服量、就诊时间、肝肾损害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百草枯中毒死亡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损伤、严重肝肾损害及肺部纤维化;口服量少,及时纠正,早期洗胃、血液灌流及综合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临床特点;救治体会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克芜踪,分子式C12H14N2C12,为纯白色结晶,商用多为20%墨绿色溶液,在酸性及中性溶液稳定,遇碱水解,是一种应用广泛,毒性较高的农业除草剂,其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中毒后主要损害肺和肾脏,表现为急性肺泡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迅速发展的肺间质纤维化、肾小管坏死、多器官功能衰竭。为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提高对于本病早期急救水平,我们回顾了分析了2010 ~ 2014年间本地区5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经综合治疗后,死亡13 例,存活39 例。现将一些急诊抢救经验分享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共52 例,依据有无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

1.2 诊治经过 入院后立即予碳酸氢钠清洁洗胃,20%甘露醇250ml胃管内注入导泻,予30g蒙脱石稀释到250ml及20%甘露醇250ml 间隔4小时口服,直至排出陶土样大便,洗胃后立即予大剂量维生素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抗氧自由基,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同时转诊上级医院继续予血液灌流治疗。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入院后抽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并完善胸片检查,同时追踪患者后续治疗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存活组13例,男8 例,女5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35.4±17.3岁,死亡组39例,男25 例,女14例,年龄15-77岁,平均年龄:42.4±16.2岁,从口服至入院治疗时间为30min-26小时,平均5.9±6小時。服药量:100ml以上的14例,50-100ml有26例,50ml以下的12例临床表现:大多患者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合并有口咽部粘膜糜烂、充血,咽后壁疼痛,吞咽不适等表现。

2.2 辅助检查 白细胞范围(4.7-27.7)×109,肾功能异常28例;肝功能异常18例;胸片表现异常24例,详见表1;结果显示存活组较死亡组在服毒量、服药后就诊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死亡组较存活组肝肾损害较为明显,且更多出现肺部X线改变。

表1 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比较

存活组 死亡组 P值

例数 男 8 25

女 5 14 0.86

服毒量 <50m 10

3 2

50ml-100ml 23

>100ml 0 14 <0.01

年龄(岁) 35.4±17.3 42.4±16.2 0.13

服毒就诊时间 1.35±0.8 6.9±6.2 <0.01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10.9±2.01 18.3±5.51 <0.05

肾功能 尿素氮 7.2±1.3 12.3±6.76 <0.05

肌酐 63.5±11.3 153±32.3 <0.05

肝功能 TBIL 13.5±5.5 25.5±12.3 0.023

AST 33.4±12.5 58.2±19.1 <0.05

ALT 36.5±12.4 70.3±35.3 <0.01

肺部X线异常 2 22 <0.01

3讨论

本组资料中显示,百草枯中毒的死亡率极高,达75%,显著高于文献报告,患者的生存机会取决于服毒量和就诊时间早晚,不同服药量与不同就诊时间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服药量越少,抢救越及时,存活率越高。百草枯中毒早期大多数患者仅表现为恶心、呕吐、咽痛等常见的消化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症状,在口服百草枯24小时后才在家属的劝说下就诊,延误了就诊时间,这提示我们需加大对于百草枯中毒严重性的宣传,多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教育。

早期百草枯中毒最常见的是肝肾损伤,表现为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肌酐、尿素氮水平升高,我们的资料显示死亡组肝肾功能损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提示着动态监测血清肝肾功能对于患者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后期主要是引起肺损伤,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肺泡细胞对百草枯具有主动摄取和蓄积特性,可引起急性肺泡炎、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等,多在中毒后1周内发生,2- 3周呼吸困难达高峰,患者多死于呼吸衰竭;目前认为,百草枯经口摄入后在胃肠道吸收率为5%-15%,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吸收后0.5-4h内血浆浓度达到峰值,因此,应尽快用碳酸氢钠洗胃,灌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及甘露醇导泻清楚进入小肠的毒物,减少毒物吸收入血。其次,百草枯吸收入血后大多以原形经肾脏排出,肾脏是中毒开始浓度最高的器官,随着肺泡细胞主动摄取和吸收百草枯后,一般口服15h在肺中达到峰值,因为肺纤维化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尽早通过血液灌流清除进入血液中的百草枯,对于治疗尤为关键,一般建议越早越好,6小时内完成效果最好[1,2]。因为基层医院设备缺乏,常需转诊到上级医院进行血液灌流,对于目前我们抢救患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共识"专家组,菅向东.百草枯中毒诊断与治疗“泰山共识”(2014).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4.(02):117-119.

[2]吴冬,卢中秋.血液灌流在急性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的应用现状.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5.33(4):316-318.

猜你喜欢
临床特点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转归研究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老年胃溃疡患者与中青年胃溃疡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