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宛梆剧本的整理及研究

2015-10-21 19:38郭灿灿张雨薇
大观 2015年5期
关键词:剧本整理价值

郭灿灿 张雨薇

摘要:宛梆的一项重要特点就是它的口头性和非物质性,所以保护宛梆最重要的就是对它的载体——剧本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为宛梆的传承提供帮助,将口头传授的剧本内容整理成文字形式。本文以具体剧本《医圣张仲景》为例,从格式,人物形象,方言,艺术精神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整理和研究,从各个方面展示了宛梆剧本的特色。《医圣张仲景》作为一个新编历史剧目,对宛梆剧目的丰富与多样性有着重大的意义。本剧目是由戏剧经验丰富的南阳豫剧团团长张国亮老先生所作,剧本中的人物的动作、神情刻画的入木三分,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医术经验丰富悬壶济世的医圣形象。

关键词:宛梆;剧本;价值;整理;研究

剧本的整理与修复工作是当前戏曲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整理不仅是对剧种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也有着非同凡响的价值。

抢救珍贵的宛梆资料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宛梆据统计有三百多个剧本,它们不少极具个性,蕴含着高度的艺术价值。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经验丰富的老艺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对剧本、唱词的流传多为口头传颂,大多没有文字记录。

掌握传统剧本创作的规律,有利于促进当下戏曲业发展和进步。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的戏曲行业在影视文化的冲击下如昨日黄花。戏曲的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多少好剧本的出现。我们通过对宛梆剧本的整理及研究,将口头传授的剧本内容整理成文字形式,方便演员快速的记忆台词,缩短排戏时间,并给剧团提供充足的选戏空间,对宛梆的推广和保护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可以挖掘出一些传统剧本的人物设置与剧作情节构思等方面的规律,为当下剧作的窘境提供一些新思路。所以,我们开展的对豫西南民间戏曲宛梆的剧本整理研究具有着较高的价值,它不仅能够为该地区民间戏曲宛梆的保护提供方法,更可以推而广之,具有较强的普遍利用价值。

以宛梆劇本《医圣、张仲景》为例分析其价值和整理方法。剧本的整理工作,我们跟随宛梆内乡剧团“天下第一团”亲身体验宛梆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也结识很多宛梆老艺人,如宛梆剧本的创作人马子晨老先生、《酷情》创作人徐清才、宛梆艺术国家级传人范应龙老师,南阳市豫剧团团长张国亮老师。在这些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这里,我们收集到了很多原始资料,包括手稿,录音,录像。

《医圣、张仲景》作为一个新编历史剧目,对宛梆剧目的丰富与多样性有着重大的意义。本剧目是由戏剧经验丰富的张国亮老先生所作,剧本中的人物的动作、神情刻画的入木三分,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医术经验丰富悬壶济世的医圣形象。现代式语言风格与传统的宛梆戏剧风格相结合,令人耳目一新。新编剧目与传统的口头剧目相比语言也更加规范,摒弃了大部分的乡间俚语,但同时又保留着南阳的地方特色语言,使更多的人能够“听清”宛梆,认识宛梆之美。这些改变突破了传统剧目的区域局限性,为宛梆的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新编剧目对这种民间戏曲新的样式和审美倾向,折射出的民间生活内涵,为地方戏曲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同时为他们的剧种的抢救保护提供文献资料和文学价值参照,《医圣、张仲景》是宛梆非常有代表性的一部,我们在整理该剧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格式问题。为清晰起见,我们将其格式改为分场次的格式,加上一些人物表,序歌,尾歌,人物的心理状态,形成与前人剧本格式风格迥异。这种格式有些类似西方话剧或电影剧本,比以往格式更利于理解记忆,更加的清晰,便于传播。格式的作用只是“新瓶装旧酒”,然其内涵精神是不变的。这种格式上的变化为我们的对今后的剧本整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借鉴方法。

该剧中有一个女性形象,“怜香”,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历史上是否有其人,结合数位老艺术家的见解以及所能见到的关于张仲景故事,完整保留“怜香”的形象。在剧本中张仲景徒弟的名字也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有的资料上写做“卫沉”或者“卫沈”,这个疑问主要来自于南阳本地方言的发音,有时候大家会分不清到底是哪个发音,而史料上又没有明确统一记载究竟是哪个名字,只能把原稿里的“卫汛”继续用下去。我们基于对原作的尊重和继承,尽力在字典中找到相对应的正确汉字,对于实在找不到的,就用最恰当的书面语来代替,保留了该剧本的地方特色。

现如今我国对宛梆的研究重点大多局限于文本、唱腔、流源、现状等方面。总体来说,前人对宛梆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对宛梆源流的考辨、音乐体制的探究、戏曲班社的考察及其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探讨,而目前所能见到的对宛梆剧本研究的文字却甚少,因而对宛梆剧本的整理与研究十分具有必要性。剧本的传承是一个戏剧发展的重要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一个剧团的立命之本,对于频临灭绝的宛梆剧目来说剧本的整理更是迫在眉睫。据谢丹枫主笔的《宛梆音乐》在论述宛梆剧种渊源时曾与老秦腔剧目进行比照有七十多种之多,而据当地老艺人所讲宛梆的剧本有三百多种,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以及老艺人们大量的口述资料与他们的年事已高、相继离世而导致的数量之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些以口口相传的民间艺术渐渐消亡,这更加说明了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宛梆的紧迫性。

怎样更好的发展和保护这些渐渐消亡的剧目,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是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戏剧界常常流传着“一部戏救活一个剧团”的说法,一出好的剧目带来的价值往往不可估量。只有把住时代的脉搏,排练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这才是一个剧团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对于宛梆这样频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它迫切需要大量优秀的新编剧目的出现来充盈现状,为宛梆带来新的生命活力,怎样实现自救这不仅使宛梆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也是许多处在生死边缘的剧种共同面临的挑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齐之义.长歌当哭挽乡音—论宛梆和翟道三的艺术[C].不了集,2008

[2]屈炳耀.戏曲剧本整理出版相关问题及促进策略[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2

作者简介:

郭灿灿(1993,02)女,汉族,河南省南阳市,大学本科,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戏曲类。

张雨薇(1994,04)女,汉族,河南省洛阳市,大学本科,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戏曲类。

猜你喜欢
剧本整理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