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果 王冠伟
摘要:童子戏是南通地区一个古老的剧种,它源于上僮子。所谓僮子,相传为南通人对主持民间祭仪和在祭仪上表演的巫师的称谓。童子戏已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傩文化遗存不多的一个重要分支,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它的传承和保护现状却令人堪忧。本文以创新的思考与探索为前提,提出了江苏南通童子戏传承与保护的科学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江苏南通;童子戏;传承;保护
一、童子戏的重要价值
童子戏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一个江苏省汉族南通童子戏剧种,是一门多功能、多学种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它和人类学、艺术学、民俗文化学、社会宗教学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一个古老的剧种,它显示了汉族南通童子戏艺术的“活化石”的价值。2006年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童子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童子戏也被称作是“僮子戏”或者“侗子戏”。它起源于古代的巫术说,就是以说唱歌舞祭祀神灵、驱除病魔、祈福消灾。童子戏是原始宗教的表现,是“童子”赖以生存的途径,至今任然存在在南通市大部分农村地区,成为村民们特别是老年人寄托感情和文化娱乐的一个重要活动。
南通的童子祭祀仪式统称为香火会。主要是由“上童子”和“童子会”组成。“上童子”是一种驱除鬼怪治病消灾的祭祀仪式。童子担任巫师和除邪两项职责。它服务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件。而“童子会”则是一种规模很大且相当常见的集体祈福的消灾盛会。是由“会头”组织民众筹集资金,根据节气、时令、天灾人祸等等取名为玉皇会、都天会、老爷会等等。据说在过去,精通天文地理的人被称为“巫医”,与那些江湖术士不一样的是,他们已经掌握了治疗疾病的部分技术。将巫术和医药相结合,凭借医药来治疗人身上的疾病。通过巫术来治疗人心理上的疾病。只是童子在治疗过程中故意将其巫术化,以此来渲染巫医通神的神秘色彩。
童子戏作为一种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得到了南通市政府的重视和保护。通过接二连三的组织童子会的交流会演,童子戏的演员队伍得到了壮大,一些老艺术家的技艺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拥有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精湛的创作技巧的专业童子戏研究和编排队伍在南通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南通市通州文化局拍摄的《南通童子戏》的电视专题片,博得了来自苏、美等80多个国家的一致好评。2004年,童子戏还以唯一地方戏剧的身份代表中国参加了为期5天的分别在日本和韩国举办的两个传统艺术节。在近期的计划中,南通市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在积极筹建通州童子戏博物馆,并将努力完善已经建成的童子戏剧团。
二、童子戏的生存与发展
(一)宗教观念的存在给了童子戏赖以生存的基础
如果说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根源是人世间的苦难生活。那么,宗教的存在和发展又给了南通童子戏这一巫文化戏劇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所信奉的神仙,包括道教的三清,佛教的如来、观音,儒家的孔夫子,他们对巫术的信仰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无论遇到什么事,想当然与神仙相联系,认为是神的保佑,亦或天降灾祸与某某。在这些时候,多数人会选择用童子戏胜会的形式来感谢神灵或者乞求上天的庇护。因此,童子戏就有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二)文化娱乐性给了童子戏得以发展的基础
童子做会,除了消灾避难、祈祷神灵庇护之外,更深层意义上来说包含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它的内容包括历史、地理、宗教等多个领域。表演具有丰富的民间艺术的积累而童子戏的主要角色“巫师”是博学多才的神人,在当时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文化人,最重要的是,他能歌善舞做会时,常常会做滑稽的动作来取笑逗乐,幽默风趣,让人们乐而忘返。现在的童子戏改名之后称为通剧。通剧有着比较通俗的唱词,在音律和宾白方面也相当注重。但是词采却不怎么好。只是在插科打诨或者协韵方面比较重视。它的言语相当朴素,十分口语化,即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随便跟着哼唱。在劳作之余,这样的一种隐行的消遣巫文化戏剧活动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无穷尽的欢乐和放松休闲的机会,而且,童子戏致力于劝人行善积德,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一方面来看,又是必不可少的。
(三)“医疗”作用给了童子戏得以立足的基础
南通的童子戏的发展来源于巫术,而无一在当时是人们眼中最有魔力的神人。在古代,巫医不仅仅会装神弄鬼,他们自身掌握了广泛的医疗知识,通过医疗和巫术的心理治疗结合的方法,让人们有强大的心理与病魔斗争。但是,随着老巫医的作古,他们的治疗法也会渐渐消失,童子戏的存在,给了人们极大地心理安慰。
三、童子戏的传承与保护
南通童子戏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以“政府指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为原则,具体讲就是要密切结合当前文化发展与改革的实际,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抓基础,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应该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工作机构,明确其工作职能,配备独立的人员编制,引进和吸纳一批优秀专业人才,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人才培训体系,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要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童子戏的实际,在保护机构、财政投入、传承人保护等方面尽快制定并出台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地方性法规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童子戏保护与传承的工作规划,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童子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在政策、法规的框架内有序、规范、科学、和谐的运行。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以社会捐赠等方式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童子戏保护基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童子戏的保护与传承。
二是抓主导,协调各部门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童子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童子戏作为由最底层的民众创造并拥有的传统文化形态,其保护与传承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协调社会各界和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协调机制或工作机制,使全社会都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之中。
三是抓创新,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童子戏在保护中得到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童子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保护与传承方式的多样性。要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童子戏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并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形态和存在状况,建立起以人为核心、科学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创新保护传承方法,区分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分类保护。
四是抓展示,避免重申报轻保护现象发生。组织并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童子戏的申报工作,对宣传地方特色文化、提高地方知名度、加强重点保护固然重要,但申报只是形式,科学的抢救与保护才是目的。无形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我们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防止出现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同时,要结合当地的民俗节日,不失时机地组织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节或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展演、汇演等相关的保护宣传活动,有条件还可建设专门的展示馆,向广大群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童子戏保护、传承与创新的成果,达到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