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冬倩
摘要:在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领域,不乏一批名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进了学术的发展,研究方法更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学术理念。本文就以杨荫浏为代表,主要对他研究成果及方法加以概括并作简要评论。
关键词:史学研究;理论实践;研究方法
20世纪的中国音乐史学,渐渐具有了科学意义。中国音乐史的研究由传统的音乐史学范畴进入了现代的音乐史学阶段。在此期间,先后出版了叶伯和、郑觐文、王光祈、杨荫浏等人撰写的中国音乐史著作近五十种之多,其反映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总体上由微观研究向宏观研究转化的历史性进展,其关键在于治史观念与方法的重大突破。①一些知名的学术研究领军人物在其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荫浏,音乐教育家,音乐史学家。从小就读经史诗词的他,有良好的国学基础。他自幼酷爱音乐,师从吴畹卿学唱昆曲及演奏琵琶、三弦。并熟练掌握箫、笛、笙、二胡等民族乐器。12岁开始随美国传教士郝路易女士学习钢琴、作曲、乐理及和声等西方音乐理论。他从小在国学和传统音乐方面的基础使他后来在中国古代音乐研究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他成为当代公认的中国音乐史家和民族音乐学家。其中,最主要的成就在于他的两本著作,《中国音乐史纲》及《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中国音乐史纲》是建国后问世的第一部中国古代音乐史著作。它是作者在重庆青木关教“国学概论”和“中国音乐史”等课程的讲义。于1943年年底完成初稿,1944年亲自刻写油印成教材,正式出版于1952年,由上海万叶书店印行出版。这本书虽然在历史时期划得比较粗,但全书收罗的文献史料相当丰富,论述也相当仔细,与后来的音乐史相比,它集中于音乐本身的叙述,音乐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关系几乎没有谈到,可以说是一部“实实在在”的音乐史。②这本书的另一特点便是着重阐释了古代乐律学的内容,他采用了物理实验的手段对古代乐律理论进行验证,并对各个时期的乐曲、乐律、音韵和词曲关系等方面作要而不繁的论述,条理清晰,学术思维高度凝炼,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还有对古代音乐文学方面,字调与音调的关系,音韵与音乐的关系等,都有详细的推考。另外,史料的辨伪求真和音乐形态的分析以及戏曲音乐都有深入的研究,尤其注意史料与活的音乐的联系在学术价值上较之以往的音乐史著作有重要突破。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的体例是根据1959年,由杨荫浏、廖辅叔、李纯一执笔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提纲》来的,1964年杨荫浏完成了该书的远古到宋代部分,由音乐出版社分上、下两册出版,1977年作者完成了元代至清代的部分,后分上、下册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于1981 年出版,成为一部完整的音乐史著作。《史稿》内容丰富全面,把重要的音乐史实几乎都汇集其中了,涉及音乐的有关方面都叙述的很详尽。全书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一些细节问题的研究的相当深入,并以新的理论视角解释历史上的音乐现象。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学术水平最高的一部中国古代音乐史理论著作。
纵观《史纲》、《史稿》两部著作,不难发现,作者的理论观点都与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有许多结论都是作者亲自到乡间实地考察,搜集资料,整理研究得到的。杨荫浏不仅一贯重视对民间音乐的深入调查与研究,而且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他把深入民间音乐生活进行民族音乐的实地考察、搜集相关资料,看做是通向“国乐基础”的一个不可跨越的学术区域。在五十年代初,他就亲自参与了对无锡阿炳的乐曲抢救和整理,并编成了《阿炳曲集》。杨荫浏的研究,注重实证,而不固守实证。这种历史观念,影响着后来许多人的研究。此外,在《史稿》中,作者较多的运用了现存的传统音乐来论证古代音乐,以此丰富音乐史的研究。如作者根据现存的南北曲音乐来说明元代的杂剧和南戏,根据现存的传统音乐的研究得出唐宋燕乐二十八是“四宫”。杨荫浏强调:“作为一个音乐史家,不要老去写音乐史,最好多去調查,收集各种曲牌,写出一本本曲谱来,用实践来充实音乐史,向深、广两个方面去搞。”③他在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中,注重对音乐实例的探索,搜集曲牌、曲谱。《史稿》列举的完整曲例有84首之多,插入图片130余幅,使中国音乐史著作的面貌为之一变,彻底打破了“哑巴音乐史”的沉闷局面,④把音乐史变为“有声的音乐”。这种结合现存传统音乐的实况来研究古代音乐,并以丰富的传统音乐作品实例来充实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方式,渐渐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也就是后来所提到的“逆向考察”。“逆向考察”正式被提出来是在80年代丁伟志发表的《论历史研究中逆向考察》的一篇论文上。该方法一经提出,便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方法利用较为后进的民族音乐材料作为参考,与音乐文献互为参照,印证,从而得出研究结果,逆向考察的方法从各方面丰富和推动了问题研究的深入。冯文慈先生说,进行逆向考察,需要严肃的态度,提出推测和假说,有别于无端的臆断和热情的幻想。⑤而杨荫浏严谨详实的学术态度恰恰将这种研究方法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研究当中,给后人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杨荫浏力求从实践中得出研究成果,而研究他的学术成果是洞悉其学术精神的必要手段,也是我们理解中国古代音乐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杨先生一生的学术道路中,为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留下了诸多开创性的课题,形成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研究业绩,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再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0世纪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J].中国音乐学(季刊),1999(04)
[2]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3]冯文慈.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逆向考察》[J].音乐研究,1986(01)
[4]刘再生.评价历史人物的求实精神——再谈对杨荫浏的评价》[J].音乐艺术,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