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对生态与微气候的影响研究

2015-10-21 17:12覃荣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公路建设防治措施

覃荣

【摘 要】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公路建设对生态与周围微气候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及微气候有一定的影响,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公路的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公路与区域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公路建设 微气候 防治措施

公路作为一种线性基础设施,道路在促进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周边地区生态与周围微气候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我省则是我国的多山省份,山岭、高原和丘陵约占土地面积的90%以上,研究公路建设对于生态及微气候的影响,则尤为重要。

一、公路设计和施工阶段所应采取的措施

1.公路选线应遵循的原则

(1)路线的基本走向必须与道路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主观和客观条件两类、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它文件规定的路线总方向、公路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条件是指道路所经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如铁路、公路、航运、航家、管道等),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的状况,土地开发利用和规划的情况以及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上述主观条件是选线的基本依据,而客观条件则是道路选线必须考虑的因素、选线人要从各种可能方案中选出一条最优的路线方案,就要充分考虑上述条件对道路的影响,使之相适应。

(2)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

在工程数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标准、不要轻易采用较低指标或极限指标。也不能不顾工程量增加,片面追求高指标。路线布设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少、效益好,并有利于公路施工和养护。

(3)注意与农业的配合

选线时要处理好道路与农业之间的关系、注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用耕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越经济园林(如橡胶林、果园等)。注意路线选用与农田水利灌溉、土地规划等相结合。

(4)选线应重视水文、地质问题

对于穿越岩溶、泥沼、湿地等严重地质不良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地区的路线,应慎重处理、一般情况下应尽量绕避,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施工措施。

山区公路大多取沿河方案,即沿溪线。河流是山区地表水的流动通道,河流两岸也是人类和生物生息的自然廊道。从人类的需要和工程的可行性来看,沿溪线方案都是无可非议的。越岭线和山脊线,一般都是较短的过渡路段。在丘陵地区沿山脊线修筑的道路,避开山谷地区地质、水文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而且还有较好的视野,可俯瞰自然风光,也是十分理想的选择。

(5)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并注意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严禁损坏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带来的影响。

占地、拆迁房屋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路线布局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业耕作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而引起的影响。

噪音以及对大气、水源、农田污染所造成的影响。

充分考虑对破坏自然景观、资源和污染环境的防治措施及其实施的可靠性。

2.地质植被保护

(1)及时回填取土场

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在雨季来临之前将开挖处回填完。同时,对大量的弃方进行处理,选择较低洼的地段作为弃土場地,并处理好弃方的边坡,

(2)工程取土采取平行作业

在路基及附属设施,特别是土石方工程施工中,应采取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的施工程序,有计划地选择取土场,及时还耕、还牧,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3)做好施工排水工作

在雨季施工时,及时掌握天气情况,施工作业区、取弃土场要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的产生。

(4)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新修建的路堤边坡稳定性较差,目前我国还未达到全部防护的水平,所以及时在边坡进行植草十分关键,可以起到稳定边坡的作用,减少雨水对路基的冲刷,同时也使景观达到环保要求。

(5)清理好施工场地

施工单位在进驻现场时,应先将施工用地原表层土集中堆放,待施工结束后,再将这些表层土推平,恢复地表原貌。

3.噪声防治

(1)当施工路段距离住宅小区150米以内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以免干扰沿线居民正常休息。

(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它措施,尽量减少施工噪音对学校和工作的干扰。

4.水污染防治

(1)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得堆放在民用心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污染附近水体。

(2)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得直接排入附近水体。

(3)对桥梁施工机械,船只严格进行检查,防止油料泄露、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

5.公路动物通道

动物通道作为专为动物通过公路而设立的设施,对于连接被公路隔离的动物栖息区,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动物通道的理念起源于欧美地区,在我国也正在起步发展。如我省思小高速公路即为我国较早的具有专设的动物通道的高速公路。动物通道有路上式、路下式、涵洞式等类型。在建设上需要减少人工建筑痕迹,尽量保持与周围野外环境的一致性,以便诱导动物通过。还可设置警示标志、监控设备等配套设置,以加强行车安全,并方便对动物迁徙的监控研究。

二、公路营运期所采取的措施

1.交通噪声防治

(1)对公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它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设置声屏障,在公路两侧植树等。

(2)途经学校、医院及经过自然保护区的路段两端设置禁鸣笛标志。

(3)加强交通管理,在公路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防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违规车辆上路。

2.微气候影响防治

(1)路边植树绿化,根据当地气候和土质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以净化吸收车辆尾气,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景观的作用。树木的枝繁叶茂在一定程度上风速,随着风速的降低,空气中漂浮的大粒灰尘便会将落到地面。

众所周知,行道树有庇荫的作用。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树冠的庇荫下产生的小环境、无直射阳光,故温度比较低。另外树冠的浓密又吸收和反射太阳光的作用。当阳光辐射时,20%—25%的热量反射回天空,有25%被树冠吸收。同时树冠在蒸腾作用有提高周围的相对湿度,也会使周围的空气变的湿润凉爽。因此改变了微气候。所以在行道树繁茂的地方,人们常常感到空气凉爽、湿润、清新。据实测报道,城市露天之下的气温高达35℃的时候,树荫下的阴影部分气温只有22℃左右。树冠又像一个保温罩,防治熱量迅速的散失;而且风速小,气流交换就弱,使温度变化慢,所以冬天刮风时在常绿行道树下,有保温作用,可提高气温。

(2)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收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货运严格执行对于运输品的包装、遮蔽,防止运输物料的泄漏。对客运则建立有关规章,树立行人和乘客的公德观念,减少道路垃圾。

(3)定期进行路面维护修理,保持路况平整良好,可减少路面集聚的尘土碎屑,减少车辆行驶颠簸,可有效减少扬尘。

(4)在干燥天气对有条件的路面进行洒水,可提高公路微气候湿度、降低路面温度,并使得路面尘土获得黏性,有效减少扬尘。

参考文献:

[1]《路面温度比气温高17℃》[N].新华报业网讯,2013,7,29

[2]张晏费世江.公路建设中野生动物通道的设置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公路建设防治措施
探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要点
路桥施工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研究
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分析
路面现场热再生技术在养护工程中的运用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