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勇刚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土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又少,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当前我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效益,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针对我国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理 审批 研究
土地开发整理即为,在特定的区域或者范围内,遵循经济发展的要求,依据城市规划或者土地利用规划所确立的用途及其目标,通过法律、经济、行政、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措施,对土地利用关系、土地利用结构以及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优化、调整、改造,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生态环境,改进生产以及生活条件。土地整理分为市地整理与农地整理两种。
1、土地整理的发展历程与重要意义
根据有有文献资料的记载,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土地整理井田制度。但是现在意义上的土地整理最早出现于13世纪的欧洲,不过当时只局限与河流改造。到了16世纪开始进行和合并农田、改造河流、迁移农庄等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地整理的内容增加了村庄改造、自然景观保护,其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力。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进行了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有效的推进了农业生产力提高。新《土地管理法》实施后,耕地占补机制又一步推进了我国土地整理的发展。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
经过土地开发整理,田也大了,地也平了,路也宽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生活环境也优美了。土地整理也为新农村的设建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与生机.。而且通过土地整理可以缓解建设用的需求紧张的状况。犹自可见实施土地整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的项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今年两会时就疾呼要“急刹车”。在今后的“十二五”期间,如何在保障农民利益前提下,真正城乡统筹发展,将是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可以说土地整理自产生之日起,始终是与农业生产和农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它符合土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客观要求,是高效利用农地资源,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进而保障农民的利益。
2、土地开发整理存在的问题
2.1群众没有深入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土地开发项目有“头重脚轻”的现象。即,上级对项目实施管理严而又严,而对基层群众的参与缺乏硬约束,失之过宽。很少与群众开展座谈会。工程施工,很少组建有群众参与的监督机构,工程结束后留下的成果,农民作为土地所有、使用者只能被动接受,干预、抵制、监督乏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开发项目的决策人、经办人、实施者及基层干部,习惯性运用行政性手段统一或压制群众意见;政府没有很好的维护农民的利益。
2.2土地整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不够
在过去的土地整理中实施单位往往将注意力主要放在新增增耕地面积上,忽视了与旧村改造、村庄整理、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结合,土地开发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的结合形式有待深化。
2.3土地开发整理中专业的施工队伍缺失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开发整理施工没有资质认证规定,因而缺乏培养自己的专业队伍基础,这对于促进土地开发整理事业健康发展是个缺陷。每年国家由逾百亿的土地资金投入,承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单位以建筑施工企业为主,非“正规军”作业,这样一来的话,是会影响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的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
2.4实施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其他问题
在实施土地整理过程中,常常会碰到因地方党群、干群关系不和,使群众对政府部门的工作不理解,不信任,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有的对土地整理的政策不理解,存在种种担心和顾虑;还有的对村干部不信任,担心腐败现象的发生等等。
3、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加强政策宣传,使土地政策深入民心
群众之所以对我们土地整理有不理解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群众对我们的土地政策不了解所致,作为基层一线的村干部,要严格按照乡镇土管部门的要求,对农民进行国家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只有让老百姓对国家的土地政策充分的了解,群众才能拥护我们的决策,支持我们的行动。
3.2坚持以人为本,一举一动都要取信于民
工作中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于理,把民心工程做成和谐工程,把耐心细致的工作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在土地整理工作中,我们土地部门始终做到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对困难户给予帮助,对群众给予关心。对那些钉子户也要进行耐心教育做思想工作。
3.3阳光透明操作,让腐败杜绝,让群众满意
土地整理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因而群众最关注的也是办事是否公开透明而拒绝腐败。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将国家的有关政策向群众交底,将土地整理项目与建设目标向群众交底,特别是房屋搬迁补偿向群众公开,为避免暗箱操作,在进行测定房屋面积、结构及陈设分等定级等敏感工作时,应邀请群众代表参与测量、登记和公示,让群众放心。在资金管理和工程招标方面,严格遵守规则不越位,将工程的招投标完全置于纪检、监察部门及群众阳光透明的监督之下,加之主管部门强化对项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主动杜绝易产生腐败的不良环节。使为民造福的土地整理真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3.4实施土地整理过程中的建议
实施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必须经所有承包人同意,未经承包人同意,政府一厢情愿在其承包经营土地上开发整理是不妥的,甚至是违法的。土地开发整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倾听群众意见,收集好承包经营权人认可开发整理方式的证据材料,避免好事办砸了,避免法律纠纷。丰富土地开发整理助推新农村建设形式和内涵。要从理论上丰富土地开发整理的内涵,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不仅仅是要新增耕地、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还要将旧村改造、村容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宜居环境纳入土地整理范畴。提高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有关机构开展土地整理施工企业资质认证,根据企业资金实力、技术能力、规模、实践经历、信誉度综合评定土地开发整理企业的资质等级,建立优胜劣汰的动態管理机制,把好的企业留下来,这样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的过程中,可以挺高效率和质量。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配套农田水电设施、整修道路、平整土地、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使原来的未利用地、低产田等变成优质良田,为建设高标准农田,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操作机械化、集约规模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4、小结
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促进资源充分利用,可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方面的缺点,如审批手续繁冗,周期过长、土地复垦工作有待改善、专业技术有待提高、群众参与度不够、相关立法不够完善、对新农村建设促进作用不够明显等,针对上述问题,只有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改变原有的权利集中制度,分权到下级相关部门,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加快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才能够让土地开发整理这些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颜学毛.对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思考[J].国土资源导刊,2009(1)
[2]张正峰.土地整理潜力内涵与评价方法研究初探[J].资源科学,2012(4)
[3]周鹏.浅谈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建议[J]吉林农业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