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飞 张哲溪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营苗圃生产的林木种苗已远远满足不了林业生产需求,大批个体苗圃应运而生,一些个体育苗户对在育苗中出现的病虫害束手无策,直接导致林木种苗质量不高,而种苗质量不高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苗圃;育苗;防治措施;
1苗圃育苗常出现的病害及主要防治措施
1.1苗木立枯病
症状:常有三种不同症状,即芽腐型、猝倒型、立枯型。(1)芽腐型:种子和幼芽在土中感病腐烂而死。(2)猝倒型:幼苗出土后,未木质化以前,幼苗地际根茎处发病,组织腐烂缢缩,地上部分由缢缩处折倒而亡。(3)立枯病:幼苗已木质化,根部皮层腐烂,输导作用破坏,地上幼苗枯立萎蔫而亡。
防治:(1)选择育苗地时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新垦地育苗,绝对不能选用粘重土壤育苗。(2)要经常轮换茬口。(3)育苗前要进行土壤消毒,常用黑矾消毒。(4)幼苗出土后,每隔一星期喷一次等剂量的波尔多液(1斤硫酸铜、1斤石灰和100斤水),共喷2-3次,进行预防。病害发生后,用2%的黑矾水喷洒幼苗,每亩用200-300斤药水,喷药后半小时要喷一次清水,洗去叶子药痕,以免遭药害。
1.2杨树腐烂病
症状:分枯梢和干腐两种类型。枯梢型在小的枝梢上染病,干腐型则在主干及大枝上,初时出现暗褐色水浸状斑点,病部皮层组织腐烂有酒糟昧,以后病部失水干缩、龟裂,病斑上生出针状突起,逢阴雨或湿度大时,从小突起上长出桔红色丝状物,即为分生孢子角。
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造林,加强抚育管理,增强树势。(2)清除病枝、减少病源。(3)进行树干涂白。(4)刮除病斑,伤口处涂50%多菌灵200倍液,涂药物5天后再用50-lOOppm赤霉素涂于病周围,可促进愈合组织生成。还可喷涂1O%的碱水进行防治。
1.3杨黑斑病
症状:在叶面上出现针刺状的小点,大小为0.2毫米左右,初为红色,后变成黑褐色,中间有乳白色粘状的分生孢子堆,老叶上病斑为黑色,多个病斑连在一起,枯叶、叶片提前脱落。若发生在嫩梢上,形成梭形病斑,长2-5厘米,黑褐色,稍隆起,中间产生微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
防治:(1)苗木密度不要过大,以利于通风降温。(2)清除苗圃地周围大树下萌条,幼苗区应远离大苗区,清理落叶、枝条,并及时烧毁。(3)从6月末开始,喷65%代森锌500倍液或1:1:125-170的波尔多液半月一次,共3-4次。
2林木种苗常出现的虫害及主要防治措施
2.1华北蝼蛄
(1)危害树种:危害落叶松、樟子松、油松、杨树、柳树、榆树和果树等多种林木和果树的种子、幼苗。
(2)形态特征:成虫淡黄褐色,翅膀很短,前足特别发达,有坚硬的爪,尾部有二根毛向后直伸;幼虫黄褐色。
(3)生活习性及危害情况:3年1代,以成虫或若虫在土中过冬,4月初开始危害,4—5月中下旬危害最重。多在夜间活动,啃食刚出土幼苗的根和嫩茎,并在地下钻成隧道,把幼苗翻起,使根外露而干死。
(4)防治方法:①在苗床附近挖30厘米宽、50厘米深的沟,内放鲜马粪并加水,清晨将虫体收集并杀死。②加强苗圃地管理,合理灌水,及时排水,基肥使用腐熟的厩肥。③灯光诱杀:闷热无风天气,用黑光灯诱杀。④毒饵诱杀:豆饼七成熟拌入毒剂(敌百虫),比例为豆饼10公斤:100克毒剂:1OO克水,每亩施1.5-2公斤。
2.2朝鲜金龟子
(l)危害树种:在苗圃地中,幼虫危害落叶松、樟子松、油松的幼苗根部,成虫取食杨、柳、榆等阔叶树叶片和嫩芽。
(2)形态特征:成虫体黑褐色有光泽,翅鞘肩瘤发达;幼虫乳白色,为弯曲形的“c”字。
(3)生活习性及危害情况:3年1代,以成虫或幼虫越冬。4月下旬越冬成虫出土开始危害,6月是危害盛期,咬食嫩芽、嫩叶。幼虫危害苗术根部。
(4)防治方法:①苗期危害严重时,在床面扎洞浇灌90%敌百蟲500倍液或灌90%敌百虫500倍液和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混合液。每平方米用药液2-3公斤。②插药枝诱杀成虫:在无风天气的午后用60厘米长的杨柳枝条蘸药散插在圃地诱杀成虫。
2.3蒙古象甲
(1)危害树种:在苗圃地中,成虫危害落叶松、樟子松、油松、杨、柳、榆的幼苗顶芽和嫩叶。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毫米,略呈纺锤形,密被黄褐色绒毛,无磷片,头管较短,鞘翅上有不明显斑纹;幼虫无足型,体长约14毫米,头部米黄色,身体乳白色。
(3)生活习性及危害情况: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是危害植物的主要虫态,成虫活动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具有假死性,无后翅不能飞。
(4)防治方法:①人工捕杀:主要利用其假死性。②成虫活动盛期用8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进行喷雾。
2.4小地老虎(俗名地蚕或切根虫)
(1)危害树种:危害多种针阔叶树和果树及农作物幼苗。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0-50毫米,前翅暗褐色:内横线、外横线都为双线黑色,波浪形,斑纹黑色,有一灰环,肾形纹黑色,有3个向内伸的黑色尖齿;后翅灰白色。幼虫体长37-47毫米,黄褐色至暗褐色,
背面有明显的淡色纵带,上布满黑色圆形小颗粒;腹部各节背面有4个毛片,后方2个较大,臀板黄褐色,有2条明显的深褐色纵带。
(3)生活习性及危害情况:1年3代,发蛾盛行期5月下旬,成虫昼伏夜出,对黑光灯有很强趋性,喜吸食糖、醋等酸性气味物质。卵分散产于杂草幼苗或落叶上和土缝中。
(4)防治方法:①加强苗圃管理,进行中耕和清除杂草等。②堆草诱杀:在播种前或幼苗出土前,将鲜嫩多汁的新鲜杂草10公斤拌90%晶体敌百虫50克配制成毒饵,于傍晚撒于苗床上,可诱杀3龄以上幼虫。③幼虫盛发时,于清晨在被害株周围内搜杀幼虫或用灌水办法,可以杀死大部分幼虫,或迫使其外出捕杀。④用5O%辛硫磷0.5公斤掺土2.5-3公斤撒在苗木行间,随即浅锄,或直接喷于苗木及地面,杀虫效果很好。
2.5种蝇
(l)危害树种:柠条、沙棘等种子的胚乳。
(2)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毫米,翅展12毫米左右,体色多变,形似家蝇;体背有3条纵线,背板2条;翅透明且翅脉呈褐色。幼虫体长9毫米,蛆式无头无足,口钩黑色;尾部呈截断面,7对肉瘤。
(3)生活习性及危害情况:幼虫喜欢潮湿肮脏处,以蛹越冬,少数以成、幼虫在土中越冬。
(4)防治方法:①苗圃地不用厩肥或饼肥。②由于成虫危害胚乳,让种子尽早发芽,在幼虫活动期播种。③药剂防治:30倍黑矾水灌根。
2.6金针虫类(金针虫为叩头虫的幼虫)
(1)危害树种:危害多种针阔叶树和果树及刚发芽的农作物种子和幼苗的根部。
(2)形态特征:金针虫类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它们以幼虫危害种子和幼苗根部,造成缺苗断垄。沟金针虫虫体黄褐色,较宽而扁平,尾节末端有二分叉,各叉内侧有一小齿。细胸金针虫虫体淡黄褐色,细长圆筒形,尾节圆锥形,近基部两侧各有一褐色圆斑。
(3)防治方法:①金针虫发生严重地段,播种时用6%敌百虫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②用毒土消灭幼虫(方法参照蝼蛄防治)。③用堆积杂草法诱杀成虫,草堆大小40厘米×40厘米×10-15厘米,按10米×10米的方格分段,堆积前,杂草要用3%亚砷酸钠溶液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