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星桥为重庆璧山县绿岛新区文星路重要组成部分,致使璧山县城内的交通更加快捷,方便。通过水文、雍水、过水面积束窄率、桥梁下净空安全及冲刷分析计算及工程建设对河势的影响分析,文星桥实施能满足工程自身防洪安全,对工程河段河势、河道行洪造成的影响较小,防汛抢险无不利影响。因此,本工程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关键词:文星桥,涉河建设方案,防洪评价,防治措施
1、前言
文星桥位于重庆璧山县璧泉街道大岚村楠木沟(璧南河一级支流)上,文星桥设计为梁式桥,桥梁起点里程桩号为ZK1+027.000,终点里程桩号为ZK1+155.000,全长128m,桥面宽24m,桥轴线与楠木沟呈约85°角,距璧泉街道西北约3.3km。文星桥设计基准期为100年,公路等级为四车道城市主干道Ⅱ级公路,设计车速40km/h,桥面横坡(车行道)1.5%,ZK1+025.000至ZK1+030.000桥面纵坡-3.4%,ZK1+030.000至ZK1+155.000桥面纵坡2.0%。桥面净空采用分离式路基,桥面全宽24m,两边各设1.25m高安全防护栏,设计荷载为城市—A级,设计安全等级为Ⅰ级,环境为Ⅰ类环境,地震烈度按基本烈度Ⅵ度设计,按Ⅶ度设防。
根据本工程布置影响范围,本工程洪水位会受到柯家桥水库回水影响,因此本工程评价范围为本工程~下游柯家桥坝址1850m河段以及本工程~上游大岚水库30m河段,评价河段总长1880m。
2、涉河建设方案
2.1涉河建筑物结构设计
100年一遇洪水及50年一遇洪水均未淹没桥台,故涉河建筑物只有桥墩。
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多边形桥墩,桥墩截面尺寸为1.6m×1.8m,左墩高7.5m,右墩高7.0m,墩顶高程均为297.24m。基础采用直径2.2m的单桩基础,左墩基础高19.5m,埋深16.56m,右墩基础高16.5m,埋深16.5m。
所有的桩基础均采用嵌岩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成桩。桩基础应嵌入完整的中风化岩层不少于3倍桩径,嵌岩襟边宽度不小于5m。
2.2占用河道范围及影响长度
文星桥位于璧山县璧泉街道大岚村楠木沟(璧南河一级支流)上,桥轴线与河呈约85°角斜跨楠木沟,根据3.2.1桥梁结构设计方案,桥墩位于河道两侧,50年一遇洪水时占用河道面积13.7m2,河道束窄率为8.3%,但无壅水影响。
2.3施工方案
(1)导流方式
文星桥桥墩将于枯水期抢修完成,不设施工围堰,期间水流由原河道流走,桥墩顶部标高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桥墩以上部分施工不设围堰导流。
(2)弃渣
根据《璧山县绿岛新区路网工程(文星路)水坝桥施工图设计说明》,本工程土石方开挖量约为0.4万m3(自然方,下同),土石方回填量约为0.15万m3,弃渣量约为0.25万m3。弃渣运至业主指定的社会渣场团堡弃渣场统一堆存,综合运距4km。
3、防洪评价分析
3.1水文分析计算
柯家桥水库起算水位为防洪限制水位286.6m,根据其汛期运行方式及水库库容曲线、泄流曲线、洪水过程线等基础资料进行洪水调节计算。
3.2雍水分析计算
为了分析防洪评价河段工程建设前后河道行洪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天然情况下和工程建成后的设计洪水水面线推算。选用设计洪水水面线推算选用明渠恒定非均匀流计算方法。
河道水面线推求采用一维数学模型,求解时考虑河道局部水头损失后,沿河道方向进行差分离散, 在流量、控制断面水位和河段糙率确定后,即可由该式算出河道断面的水力要素。
3.3过水面积束窄率
本次防洪评价河道行洪面积占据率分析主要分析河道防洪标准(50年一遇)情况下本工程建设对河道行洪面积占据率。由于CS10断面能够体现出桥后,文星桥墩台对行洪造成的影响,故此处以CS10断面进行分析。建工程前,河道行洪面积为164.64m2(50年一遇),建工程后,河道行洪面积为150.94m2,(50年一遇),河道行洪面积减少13.7m2,河道束窄率为8.3%,建桥后并未造成洪水水位上升,因此本工程对河道行洪基本无影响。
3.4桥梁下净空安全分析计算
本河段不考虑通航。经计算,波浪高度为0.09m,雍高e为0.0002,安全超高为0.5m,故需要的梁底高程为290.01+0.09+0.0002+0.5=290.60m。文星桥梁底最低高程为297.75m,考虑风浪高、雍高和安全超高后需要的最低梁底高程为290.60m,低于梁底最低高程7.15m。故桥梁底板高程高于拟建的文星桥100年一遇设计洪水水位,大桥本身防洪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4、结论及建议
(1)本工程河段河道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满足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本工程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与《防洪标准》之规定是相协调的。
(2)通过防洪评价分析计算,本工程建设对河道防洪安全基本无影响,对河道河势稳定无影响,本工程建成后,能满足工程自身防洪安全,桥墩埋深能满足冲刷要求,对防汛抢险无不利影响。本工程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3)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利用工程防护、植树、种草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妥善处理工程弃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严禁将工程弃土倾倒堆放于河中。在工程弃土堆放过程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将工程对水文地质的影响减小至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吴持恭.水力学(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3.
[2]吴应辉.桥涵水力水文,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年7月.
[3]重慶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4]重庆市主城区城市防洪规划;
[5]四川省暴雨洪水计算手册.
作者简介:刘曜(1989——),男,籍贯重庆,学士,主要从事水利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