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之我见

2015-10-21 17:21陈建君
速读·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方志敏词语课文

陈建君

摘 要:在小学中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黄金阅读期,可见在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加强词句训练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培养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有研究表明,人的黄金阅读期是在8—14岁这个年龄段。到8到10岁,孩子开始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起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黄金阅读期。可见在小学阶段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而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长期的讲与问,容易抹杀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陋见如下:

一、加强词句训练: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

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一是要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二、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培养阅读能力

培养阅读能力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阅读教学首先是整体感知。学生有对新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在教学新课开始,解题的时候,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激发他们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如《秋天的雨》课始提出这样的问题:秋天的雨是什么样的?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提出来了,我把握时机布置学生按以下要求自由朗读课文: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②一边读,一边思考前面的问题;③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词。学生能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从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

要抓住重点,理解性朗读。处理问题既要照顾全面,又要抓住重点,阅读也是如此。小学低年级课文語言文字优美,浅显易懂,是落实大纲要求的极佳载体。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这些知识细细地全部消化,吸收,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因此,应该提倡一课一得。要让学生每节课真正有一点实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词语,一句话的含义,一段课文的背诵,或者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都应该抓住阅读的重点,启发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首先,读准语气。课文有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对话及人物的心理叙述。这些对话和叙述能很好地体现任务的特点,这就是课文的重点。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体会感情,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纠正他们朗读中的错误,可以规范他们的朗读技巧。

比如我在讲《司马光》中的“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边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指导朗读训练的过程如下:

(1)同学们看图。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一口水缸在的?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

(2)这个句子还写了这口大水缸怎么样?你认为哪个字很重要?为什么?那么,读的

时候要突出哪个字?

(3)练习朗读,注意把“大”和“满”读得重一点。

学生懂得了怎么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并在训练中渗透学法指导。

利用提示语进行朗读训练。教师还可以利用课文里的提示语训练朗读。比如在教学《你们想错了》这篇课文的时候,写到国民党士兵与方志敏的对话。一个士兵作出种种丑态后对方志敏“威吓地吼道”,而方志敏面对威吓,却是“淡淡地说”。读方志敏的话,可以这样指导:

(1)这里的“淡淡”是什么意思?方志敏淡淡地说了什么话,读一读。

(2)面对敌人的威吓和吼叫,他为什么只是“淡淡地说”?

(3)方志敏的这些话是“淡淡地说”的,该怎么读?

这样有意识地经常选择课文中一些典型句段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就能逐渐形成能力。

还原生活,入情入境。入情入境的阅读就是凭借语言文字描写的内容,再借助于自己的想象、联想等使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画面、情境仿佛浮现在“眼前”,产生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朗读“心理图像”。从语言文字中读出“言中之情,言外之意”,要从文字表面读出文字背后的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如,得不到休息的凡卡是什么样的?挨冻的凡卡是什么样的?即:走进文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文本说话,替人物说话。

虚拟情境,转换角色。我们看电视、电影时,如果仅仅“看看”而已,剧中人物不论喜、怒、哀、乐,都与我们的情感没有关系,但如果我们将里面的人物想成自己的亲人、孩子。再去看时,感受会大不相同。朗读就是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能与作者的心灵相通,我们的读一定是生动、发自肺腑的。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以读为本”,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优化阅读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优良途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阅读学新论[M].语文出版社出版,2000.5.

[2]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3.

猜你喜欢
方志敏词语课文
容易混淆的词语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背课文的小偷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一枚词语一门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